读《钱学森传》有感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 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这是 2007 年“感动中国人物”组委会给予他的颁奖词,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说实话,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于钱学森的了解仅限于他是一位伟人,一位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伟人。到底是什么,成就了钱学森。他带给中国的是仅限于中国的航天事业吗。带着许多对于他的疑问,我利用工作之余的空闲时间,读了这本书,也想跟大家说说我眼中的钱学森。 关键词一:爱国 虽然书中说钱学森是因为美国的对于他的不接纳才被迫回国的,但我仍然相信,钱学森是爱国的,他对祖国抱有无比的忠诚和热爱。他放弃了自己在美国拥有的一切---金钱、地位、名誉,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毅然回国,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有人笑他傻,认为他是在浪费自己的才华和资质,还遭到了美国当局的迫害,但是这些都没有动摇他回到自己的家乡、报效自己祖国的决心。在他身上,我看到了,那一颗炽热的爱国心。 感悟: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炎黄子孙,每一个有着黑 1 头发黄皮肤的华夏儿女,都应该怀着一颗赤子之心,为祖国的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关键词二:勤学 有一句话说的好,“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学问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做成的。钱学森在上学的时候被认为是天才,后来更是被誉为航空界的稀世之才。然而这样一位科学巨人,大家对于他最多的评价却是:极其勤奋。不论是假期的充分利用,就连工作日也常常学习到深夜。有不懂的问题就立即请教老师,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和疑问。他回国时携带的大第 1 页 共 3 页量书籍、论文、笔记等就是他勤学的最好证据。 感悟。现在已经工作的我们,是否就该放弃学习。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作为一名三支一扶的志愿者,来到我们并不熟悉的乡村,更应该利用工作之余继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文化素养,使自己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农村工作的广阔天空之中。 关键词三:做自己 有时,我觉得钱学森有些孤独,不被世人理解的孤独。然而,在这孤独的背后,我看到了他的敏锐,严谨,深谋远虑。“为国家富强、中华崛起而读书”,从这朴实的愿望中,我看到了他最殷切的期盼。他严谨的思维方式,敏锐的视角,在任何时候都能绽放 2 最明亮的光辉。不受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