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 2《伴性遗传》教学设计广州大学附属中学 林朝霞教学目的与要求:一、知识方面:概述伴性遗传。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同道尔顿勇于承认自已是色盲患者,并将自已的发现公之于众的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2、探讨如何利用伴性遗传的知识指导人类的优生优育,从而提高人口素质。三、能力方面:1、资料调查和数据处理的能力。2、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教学重点: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教学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教学模式及方法:一、采用探究、合作等教学模式,融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体现学生合作、交流和共享资源的合作学习过程。二、运用萨其曼探究训练模式:展示问题——假设和搜集资料——提出新假设,重新搜集资料——得出结论。三、应用了探究学习环模式:概念探讨——概念介绍——概念运用。四、通过课堂提问,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和归纳小结。课前准备: 一、提前要求学生进行全国色盲患病情况及我校近三年学生色盲患病情况的调查。二、简易红绿色盲检查图;经整理后的男、女成对染色体排序图。三、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过程:一、出示红绿色盲检查图,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出示红绿色盲检查图带领学生一起辨认,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简要指出红绿色盲对人类本身所造成的危害,提出问题简单复习前一节内容,给出伴性遗传的概念。二、介绍人类红绿色盲的发现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通过讨论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教师简单介绍道尔顿发现人类红绿色盲的过程,并引导学生讨论:从道尔顿发现色盲症的小故事中,体现了他对科学具有什么精神?我们应该学习他对学习科学的哪些态度和方法?通过学生讨论,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三、利用红绿色盲家系图,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性质。(采用探究、合作等教学模式,融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出示红绿色盲家系图,提出讨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得出答案。1、红绿色盲基因是显性基因,还是隐性基因?第Ⅱ代 3 号和 4 号个体无病,但第Ⅲ代 6 号个体却有病,说明红绿色盲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2、红绿色盲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性染色体上?(1)假设红绿色盲基因在常染色体上,那么它在遗传上会有什么表现?假设红绿色盲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男、女性患病的比例应该是 1:1,但家系图三代共 20 个个体中,有 4 个患者都是男性,说明红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