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中国日化回顾与展望 2005 年,对于中国的日化企业来说,是喜忧参半的一年。本土企业波澜不惊,几乎没有什么新的亮点,经历了 2004 年原料上涨,企业的成本依然高居不下。在一轮高歌猛进之后,本土企业迎来了属于自己漫长的调整期。外资企业自宝洁公司夺取标王之后,风头一时无两。央视成为外资重要的传播途径,而在地方台,外资旗下的品牌广告也是倾巢出动。然而在收获的同时,外资企业也经历了一些突如其来的风波,在一定程度上,尝到了进入中国市场后第一次全面的打击。综 述 篇一、外资企业频现“质量门”,产品质量成为日化行业核心问题宝洁刚刚夺得央视标王,却立即陷入一场前所未有的质量危机中。元月以来,国内媒体不约而同报道了宝洁出现的种种质量问题。一时间,舆论哗然:3 月 7 日,江西一女消费者称受 SK-Ⅱ 关于“连续使用 28 天细纹及皱纹明显减少47%”的广告宣传而购买其产品,使用后导致皮肤灼痛。4 月 11 日,宝洁上交 20 万元罚金,并向广大消费者致歉。8 月 24 日,南昌市东湖区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宝洁胜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宝洁称,由于此次风波,SK-Ⅱ 在国内部分地区的销量已下滑近三成,SK-II 未能提前成为宝洁旗下年销售额达到十亿美金的品牌。6 月 9 日,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公布今年一季度无磷洗衣粉质量市场调查结果,其中宝洁产品“汰渍”净白去渍无磷洗衣粉的样品去污力不达标。6 月 10 日,宝洁中国公司对外事务部表示,汰渍洗衣粉是合格产品,宝洁用的是企业标准,并认为该标准更符合消费者的洗衣环境和对洗衣去污力要求的实际情况。随后不久,“汰渍”净白去渍无磷洗衣粉在各大商场大打“促销价”。6 月,宝洁旗下以潘婷、海飞丝为代表的 4 个当家品牌因广告涉嫌虚假宣传被宁波市海曙区工商局“立案调查”。随后,浙江省工商局向媒体发出《行政建议书》紧急叫停潘婷洗发水广告。而北京、上海等地工商局均向当地媒体发出明确指令——对潘婷等宝洁旗下品牌涉假的广告已着手调查。除了宝洁之外,其他外资企业也无法幸免。3 月 20 日,印度传出强生婴儿油、护肤液和洗发液中含有液体石蜡油,而这种物质能够对婴幼儿产生伤害。23 日,国家卫生部对其产品的安全性展开了调查,成都市消协则建议消费者暂时停用该产品。4 月一八日,国内媒体曝光高露洁牙膏含有化学物质三氯生,长期使用可致癌。随后高露洁牙膏在各大卖场打折销售。国家有关部门表示:对三氯生还有待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