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母亲的“存折”》有感 从《语文主题学习阅读丛书》中的“亲情如水”篇,我读到了《母亲的“存折”》这篇文章,首先,是这个题目让我费解,产生了好奇感,一个存折有什么好写的。这又能表达出什么情感啊。 这里写了一件引起“我”深思的事。女儿有攀比心理,回来问是不是家里有 50 万的存款。女儿办理在攀比“财富排行榜”,女儿为了争抢前几名让人羡慕,回来证实家里有 50 万存款的事,“我”说有也不是你的,女儿却说她是财产继承人,“我”深思,想起自己的母亲,想起自己小时候是否有这种思想。那时候作者家里不是很富裕,所以“我”也没奢望过父母的财产,但现在父母的财产却还是来到了自己的名下。“我”又想起前段时间发生的事,母亲把“我”叫到床前,拿出一个首饰盒,“我”以为是存折或首饰,结果却是母亲珍藏的自己的照片和小时候掉的牙,这竟然是母亲最珍贵的“存折。 读完了这篇文章,我感受颇深,想想现在的自己,是不是也有过这种心理呢。我们这些子女辈的人,总是在乎这些身外之物,而我们却并不懂父母在乎的是什么。我并不看重钱财,更不奢望父母一辈子换来的财产,我深知父母更在乎我们的心,在乎我们的生活是否幸福,父母从不有半点想向我们索取的心理。父母前半生是在为自己打拼,而后半生就不只是为了他们自己了,更多的是为了我们,我们却身在福中不知福。 父母在慢慢变老,我们也在渐渐成熟,我们也会为人父母,会体会到父母的感受,到那时候,我们更期望的是儿女的时间,所以我们也要多关心关心父母,多陪陪父母,别让父母孤单,别让父母挂念我们,让父母看到自己养育了大半辈子的我们懂得了回报和感恩,让父母为我们感到欣慰。 父母所有的心血终于得到的财产,最终却会落到我们手上,所以说子女与父母相比总是富有的,而父母却永远不会跟我们攀比财产,他们给予我们时更不会吝啬,他们一心只想给我们更多,我们却没有想给他们更多。 天下的父母们啊,相信吧,你们辛辛苦苦养育的儿女会成第 1 页 共 12 页才,会知恩,会用你们养育我们所付出的一百倍一万倍甚至更多,去回报你们的。 第二篇:读《母亲》有感读《母亲》有感 我以前虽然读过高尔基的《海燕》,但是对高尔基还是不了解。看了高尔基的《母亲》后,我觉得高尔基是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像刘禹锡在秋天里髙歌“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一样,他也另辟蹊径,他没有像其他作家那样,在创作中反映过工人的痛苦生活并把他们描绘成资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