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学习指导(一) 一、考纲要求 1.农业生产活动 (1)农业生产特点 (2)农业的投入和产出 (3)农业的分类 2.农业的区位选择 (1)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2)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 (3)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 3.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1)水稻种植业 (2)大牧场放牧业 (3)商品谷物农业 (4)混合农业 二、知识结构 三、重难点知识解析 1.农业生产的特点、成因以及对生产活动的要求。特点 成因 对生产活动的要求 地域性 (1)不同的生物、生长发育要求的自然条件不同(2)世界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和政策差别很大因地制宜 季节性和周期性 不违农时(因时制宜) 2.农业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农业投入共有四大因素,即自然条件、劳动力、生产资料和科学技术。其中自然条件是基本条件(表面看自然条件是固有的,不需投入,其实不同自然条件的地租是有区别的,故是投入因素);劳力是必要条件;生产资料是决定条件;科技是制胜条件。它们与产出的关系是①自然条件(光、热、水、土、地形)各种因素具有“桶板效应”,即某些要素缺乏,可能导致其他因素作用发挥受阻。如我国东北太冷湿,华北春旱、夏涝,云贵高原崎岖不平等都成为当地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想获得高产出必须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适度地对自然条件进行改造。②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影响农业。一般而言,素质差,数量要求多,只能从事劳动密集型工作,产出低;素质高,数量要求少,可从事技术密集型工作,产出高。③生产资料投入(良种、农具、化肥、农药等)得当,自然资源利用率高,导致生产成本下降,农产品产量高;投入过多,产量虽高却出现增产不增收的低效现象;投入过少,由于自然资源利用率大幅度下降,反而加大成本。④科技投入(培育良种、改进灌溉技术、改革耕作方式等)一方面提高产品数量,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农业生产形成规模效应;另一方面,提高产品质量,优质优价,市场畅销,前景好,能达到增产增收的最佳效果。 3.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对比分析自然因素 . . 影响内容 举例 发展变化 气候 热量 农作物种类、分布、复种制度 不同热量带有不同水果和农作物 自然因素对农业的影响并非都是决定性的,可通过农业技术改革,扩大某种农作物的范围,改造不利的自然因素,使之有利于农业生产,但需要考虑投入产出比。光照 品种、产量 ①植物 90—95%的干物质来自光合作用;②有的作物喜光,如玉米;有的耐阴,如大豆。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