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读后有感 原创:诗哈柯米 三月中浣,大观园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的一块石上,宝玉和黛玉一起读了《西厢记》(《会真记》)。"宝黛共读西厢"这一画面也定格成了《红楼梦》中最经典、最美丽的场景,没有之一。 宝玉告诉林妹妹。"这真真是好书。"把书推荐给了黛玉,于是(原文)两人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馀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 在这之后,二人双双打开了情思。不管是私下的对话,还是公开的场合,两人的言语中或多或少的都有了《西厢记》的影子。总之《西厢记》对宝、黛影响很大,在刘姥姥二进贾府的一次宴席上,黛玉情急之下,脱口而出《西厢记》中的句子,可见《西厢记》已深入黛玉之心。 受到《红楼梦》宝、黛二人的影响,我决定要读一下《西厢记》,看看到底是如何的"词藻警人,馀香满口".我买的这套《西厢记》包含四个版本,最详细并有解释的是大家最熟悉的元代王实甫的版本。后面三个附录,第一个是唐代元稹的《莺莺传》(又叫《会真记》),附录二是宋代赵令畤的《商调蝶恋花鼓子词》,附录三是金代董解元的《董解元西厢记》。 唐代元稹的《莺莺传》(又叫《会真记》,估计是因为张生在文中做了《会真诗》三十韵)是个字数仅有 3551 字的传奇(短篇小说),字数不多,但是是文言文,且没有注解,我草草读了一下,很多字义不懂,但是结局看懂了。 (原文)后岁余,崔已委身于人,张亦有所娶。 有一说法,《莺莺传》写的是元稹自己的故事,因为仕途选择了对自己有利的婚姻。 宋代赵令畤的《商调蝶恋花鼓子词》,共 3955 个字。 鼓子词是宋代流行的一个说唱艺术,虽然故事没有变动,但是艺术形式对张生崔莺莺的故事的流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金代董解元的《董·西厢记》,"解元"非名字,是金、元第 1 页 共 15 页社会对读书人的敬称,《董·西厢记》在故事结局上做了改动(两人私奔,结局大团圆),人物性格也做了改变,字数增加至五万字,共八卷。 以上三个版本作为附录附在后面,我没有细看,暂不做说明,今天主要谈谈王实甫版本的《王·西厢记》。 题外话。之前群内讨论过,宝、黛读的到底是哪个版本的《西厢记》,当时我没有参与,因为不懂,今天我终于可以回答了。 答。先把《红楼梦》原文提到的一些线索罗列如下。 ① 原文:"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看".② 二十三回回目: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③ 描述二人看完的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