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朱自清知识与能力目标: 欣赏荷塘月色美景,分析情景交融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帮助学生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指导学生诵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重点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领略荷塘月色的美。• 难点:理解通感、化抽象为具体等表现手法。关于月亮的诗文: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关于荷花的诗文: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周敦颐: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 1898 年 11月 22 日 ) ,卒于 1948 年 8 月12 日。原籍浙江绍兴。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他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称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著作有《朱自清全集》。 19201920 年毕业于北大后在江浙年毕业于北大后在江浙一带从事中学教育工作;一带从事中学教育工作; 19241924 年出版诗文集年出版诗文集《《踪迹踪迹》》 19281928 年出版散文集年出版散文集《《背影背影》》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党抗日民主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党抗日民主运动影响下,思想认识逐步提高。运动影响下,思想认识逐步提高。 19481948 年贫病中逝世年贫病中逝世时代背景 1927 年 7 月,蒋介石发动“四• 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白色恐怖笼罩了中国大地。旧时代正在崩溃,新时局尚未到来。知识分子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自由生活,但颓丧和骚动使得他们惶然,看不到前进的方向。 作者在此想躲开恼人的现实,求得短暂的安宁。可是现实并不允许他去实现自己的这么一丁点儿的愿望。所以在文章的一开始便有了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注意下面的字的读音乘凉 liáng煤屑 xiè踱着 duó点缀 zhuì颤动 chàn霎时 shà敛裾 jū媛女 yuán蓊郁 wěng脉脉 mò斑驳 bó袅娜 niǎonuó倩影 qiàn船棹 zhào叠 词 迷迷糊糊 悄悄 蓊蓊郁郁 阴森森 淡淡 曲曲折折 田田 亭亭 层层 一粒粒 缕缕 静静 薄薄 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