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巧借课间活动顺势导入课程课堂教学环境不是一个单纯的、完全可以为人所控制的封闭系统。它时时会受到各种干扰。学生的课间活动往往会干扰课堂的导入,并进而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教师如果能因势利导,在导入中对学生刚才的活动做出某种呼应,将干扰转化为难得的教学契机,能使学生迅速地由课间活动状态顺利转为课堂学习活动状态。这种导入自然而不留痕迹,犹如鸭子划水,可巧妙的将课间活动的兴奋状态引导为课堂学习的兴奋。课例:笔者到七年级某班上美术课《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 笔者走进教室时,发现整个教室里闹得开了花,为了尽快地将学生把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又不破坏学生们的心情,老师因势利导,微笑着请一位讲得兴致盎然的同学起来回答:“看来,你今天的心情非常好,是不是在和同学们分享你的快乐啊?你们是用什么方式和他分享的?”不等该同学回答,其他同学异口同声的回答倒:“语言交流的方式。”老师接着说:“我们人和人之间通过语言和行为表情来交流,能听见、能看到,如果我们面对的是一幅美术作品(出示蒙克的《呐喊》),我们该怎样和她交流呢?”就这样很自然的导入新课的讲解,不仅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做好了铺垫,而且有效的转移学生的注意力。笔者正是借用了这样的契机,呼应联络情境,为导入提供良好的课堂资源。二、 将生活引进课堂,成为教学的起点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教育家杜威就曾说过:“教育即生活”。 生活处处有美术,美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美术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认识美术、走进美术世界,并让美术丰富学生生活,并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用学生都熟悉的生活场景中的美术题材作为美术课的导入,不仅能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更能凸 显和强化“美术美化生活”的理念。课例:笔者在上七年级的“走进美术”一课时,先让学生举例谈谈美术是什么,学生开始多谈一些著名的美术作品,对生活中的美术意识不强。于是,笔者随意拿了一本同学的书,指着封面问同学们:“这是不是美术?”又拿起笔袋问大家:“这是不是美术?”学生茅塞顿开,各种生活化的答案一下子涌现了出来:服饰、房屋设计、室内装修等。并由此得出自己的“什么是美术”的答案。笔者顺势提出本节课的主题:走进美术。课堂气氛变得非常活跃,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学生在课堂上领悟美术在实际生活中的独特价值,也理解了美术和生活的鲜活关系。三、 活用时事使导入富有时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