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课 序 题 目 学习目标 1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1)梳理词句,分析人物的语言,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2)体会运用动作、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的写作手法。 2 当仁,不让于师 (1)了解孔门弟子对老师的态度、孔子在弟子心中的地位。(2)认识孔子作为万世师表的风范、人格魅力。 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习有关文言知识,结合自我的生命体验和有关情境,深入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 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文中的重要语句,体会《论语》中“仁”的思想主张。 5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梳理相关特殊语句的文言现象。(2)对比理解“仁”和“义”的关系。 6 有教无类 (1)学习和掌握本文的重要词汇。(2)掌握孔子关于教育及教与学的一些重要思想。 7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了解孔子关于学习的思想,深入地了解孔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学法提示 1.自主搜集孔子的有关历史资料,以了解孔子及《论语》的历史背景和整体情况。 2.结合注释,疏通文句,研读文本,把握文本的思想内容,鉴赏文本的表达艺术,并将文本的主题和在写作方面的闪光处与自己的现实人生问题及写作实际联系起来,用以指导自己的人生和写作实践。 3.注意从词汇、语法、翻译等方面训练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以与必修的语文学习紧密结合起来。 一、天下有道 , 丘不与易也背景助读知识梳理孔子所处的时代是春秋末期,原有的政治规则和伦理道德逐渐被颠覆,礼崩乐坏,诸侯割据,互相征伐,周王得不到重视。孔子对社会的动荡深感忧虑,希望借助周朝原有的礼制,重新建立井然有序的统治秩序,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同时反对暴政,强调“仁者爱人”,要求各人以自我克制和礼让的态度调和社会矛盾。他一方面教授弟子学习礼仪,一方面积极入世,面对“天下无道也久矣”的局面“知其不可而为之”,希望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表现出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孜孜以求的执着精神。 背景助读知识梳理1.注字音 加点字 读音 加点字 读音 木铎. duó 怃.然 wǔ 执舆. yú 殆. dài 耰.而不辍. yōu chuò 以杖荷.蓧 hè 2.识通假 (1)长沮、桀.溺耦而耕 “桀”通“杰”,高大 (2)是鲁孔丘与. “与”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 (3)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而”通“尔”,你;“辟”通“避”,躲避 (4)植其杖而芸. “芸”通“耘”,除草 (5)使子路反.见之 “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