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长沙毛泽东目录导入新课词的常识背景介绍相关图片生词注音整体把握结构分析课文图解“ 意象”问题探究艺术特点延伸阅读‖ 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诗歌大国。谈起诗歌传统,人们总是喜欢把诗经楚辞汉赋相提,唐诗宋词元曲并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20 世纪的中国又造就了一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诗人——毛泽东。 毛泽东用古典诗词形式写现代精神。他的诗词,记录了他革命人生的心路历程,反映了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现实生活,是一部中国革命的英雄史诗。他生前同意并公开发表的诗词有三十九首,其中,以“沁园春”为词牌的长调( 91 字以上)只有两首。初中我们学习了《雪》,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长沙》。长沙是毛泽东革命人生的起点,让我们追寻伟人的闪光足迹,走进伟人的崇高心灵。 词这种文学样式产生于隋唐,全盛于宋,又名“长短句”、“诗余”等。 最初的词都是配乐歌唱的,写词时依据的乐谱叫做“词调”,各种词调的名称便是“词牌”,如“沁园春”、“满江红”、“西江月”等。有的作家在词牌下另标词题,如《沁园春 长沙》。 词可以分上下两段,叫做“片”。也可以叫做“阕”。 ‖ 词的常识 按长短分: 按片数分: 小令( 58 字以内) 中调( 59--90字) 长调( 91 字以上)单调、双调、三调词的分类‖ 背景介绍 这首词作于 1925 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革命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期间,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 相关图片 今日橘子洲毛泽东手迹《沁园春 长沙》一九一九年毛泽东在长沙课文插图‖ 生词注音舸怅寥廓峥嵘遒遏gěchàngliáo kuòzhēng róngqiúè‖ 整体把握 前半片虽着重写景,却处处景中寓情。 “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万山红遍”正是作者“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 “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 “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则由写景直接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半片的抒情乐章。 下半片虽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 “ 忆往昔峥嵘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