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面埋伏》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八音和鸣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通过欣赏乐曲使学生了解琵琶的音色特点、演奏技巧,了解琵琶曲《十面埋伏》的产生年代、创作背景,体会乐曲情绪。2 、能力目标:能根据乐曲的速度、力度、节奏等音乐要素去欣赏《十面埋伏》。借鉴同主题艺术形式。3 、情感目标:能感受乐曲《十面埋伏》描绘古战场上的壮烈情景,感受古乐曲的独特魅力。教学重难点1 、欣赏引子段落“列营”和高潮段落“埋伏”、“鸡鸣山小战”、“九里山大战”2 、感受《十面埋伏》的艺术魅力,了解琵琶因演奏技巧不同而音乐效果不同。3. 根据速度、力度、节奏等音乐要素欣赏乐曲、理解乐曲表现的内容,并创造性地开展音乐创作活动。《十面埋伏》• 《高山流水》• 《梅花三弄》• 《春江花月夜》• 《汉宫秋月》• 《阳春白雪》• 《渔樵问答》• 《胡笳十八拍》• 《广陵散》• 《平沙落雁》• 《十面埋伏》中国十大古典名曲乐器简介 琵琶:被称为“弹拨乐器之王”。木制,音箱呈半梨形,上装四弦,多用钢丝、尼龙制成。颈与面板上设用以确定音位的“相”和“品”。演奏时竖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奏。是可独奏、伴奏、重奏、合奏的民族乐器。琵琶行 白居易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十面埋伏》讨论1 、视频中的《十面埋伏》是什么演奏形式? 2 、乐曲演奏时表现的情绪什么?请描述。 《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大型琵琶曲,乐曲内容壮丽辉煌,风格的雄伟奇特,在古乐中是罕见的。这首乐曲是根据公元前202 年楚汉双方在垓下(安徽省境内)进行决战时,汉军设下十面埋伏的阵法,从此彻底击败楚军,迫使项羽自刎乌江这一历史事实加以概括谱写而成的。• 《十面埋伏》采用了我国传统的大型套曲结构的形式。全曲共有十三小段落,每段冠以概括性很强的标题。这些标题是:• 一、列营; 二、吹打; 三、点将;• 四、排阵; 五、走队; 六、埋伏;• 七、鸡鸣山小战; 八、九里山大战;九、项王败阵; 十、乌江自刎;• 十一、众军奏凯; 十二、诸将争功;• 十三、得胜回营。 第一部分列营吹打点将排阵走队第二部分 埋 伏鸡鸣山小战九里山大战第三部分项王败阵乌江自刎众军奏凯诸将争功得胜回营第一部分 战鼓咚咚,军号齐鸣,威武的汉军列队出阵。 “ 列营”是全曲的引子,以“轮拂”手法,由慢及快,表现号角的声音,形象鲜明地揭示了事件发生的特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