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赏析 年级 高一年级 第一学期 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的 一.正确理解《十面埋伏》的音乐形象,通过教学了解我国优秀音乐文化悠久传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感情,懂得继承祖国悠久文化,弘扬优秀音乐文化的意义。 二.对琵琶有一简单了解,体会琵琶的丰富表现力和高超演奏技巧,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乐曲《十面埋伏》的赏析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十面埋伏》的音乐形象。 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欣赏分析法、激发学生对乐器的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体会其音乐形象 教学思想 对于思维能力活跃、有想象力、创造力的高中学生来说最新颖的欣赏方法是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让他们自己去感受、去体验、激发兴趣去感受琵琶丰富的表现力和高超演奏技巧。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情景导入) 播放《霸王别姬》这首歌,许多同学都非常喜欢这首歌曲,那么有谁知道它描写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对,琵琶古曲《十面埋伏》描述的正是这一历史事件。公元202 年“垓下大战”。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优秀的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 二、新课教学 (一)简介乐器-——--琵琶 出示挂图、实物 A 琵琶是我国古老的乐器之一,半梨形音箱,面板为桐木,琴颈向后弯曲,钢丝尼龙弦,用人工指甲弹奏,空弦为 Adea(6236) B 琵琶曲根据乐曲内容和风格分为文曲、武曲 文曲:节奏轻缓、抒情优美以描绘自然风光和内心情感见长。 武曲:节奏复杂多变。情绪激烈雄壮富于戏剧性。 三、 乐曲赏析: (一)释题: 2 《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武曲代表作品之一,作者不详,乐谱最早见于1818 年华秋萍《琵琶曲》乐曲表现了公元前 202 年楚汉相争,核下大战,汉军以十面埋伏阵法,消灭楚军的威武壮烈场面。 (二)初步欣赏 欣赏全曲思考以下问题: A:全曲结构 B:曲调风格 C:音乐形象 讨论 归纳 (课件) A:乐曲雄伟奇特壮丽辉煌、气势激昂、形象生动 B:成功的塑造了刘邦、项羽这两位历史人物。 (三)分段欣赏 第一部分 战 前 准 备 列 吹 点 排 走 营 打 将 阵 队 这一乐段由五个小乐段组成,描绘刘邦汉军战前准备。它通过“列营、吹打、点将、排阵、走队”的细节描写表现汉军由远到近,浩浩荡荡行进的军威。 A:列营:乐曲一开始高音区密集音符来表现擂鼓三通,而后又模拟号角声形象鲜明的揭示了事情发生的典型环境。 B: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