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 徐志摩 我敢说,康河是世上最美的一条水! ______徐志摩一、作者及背景简介 徐志摩( 1896—1931 ),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 1916 年考入北京大学,并于同年应父命与年仅16 岁的张幼仪成婚, 1918 年赴美留学, 1920 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于婚外爱恋林徽音,并于 1922 年 3 月与元配夫人张幼仪离异。同年 8 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 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诗作, 1923 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1924 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漫游欧洲。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相恋, 1926 年 10 月,与陆小曼结婚, 1927 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 1929 年兼任中华书局编辑。 1930 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在此期间,徐志摩为了生计,往返于北平与上海之间疲于奔命,然而仍旧难以满足早已移情别恋的陆小曼,只是碍于旧情与面子,不好再次离异。他已陷于深深的痛苦中。 1931 年 11 月 19 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 35 岁。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 诗歌记下了诗人 1928 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徐志摩留学英国两年,大部分时间在此度过。这是他一生最美好的时光。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说得太伤感于事无补,写得太淡漠未免矫情,还是洒脱一些好朗诵欣赏亮点探析亮点探析1 、你能从诗歌中选出诗人对康桥感受最深的意象吗?答案:感受最深的意象有云彩、金柳、青荇、拜伦潭、星辉等2 、你喜欢哪一种意象?能把这一意象所在的诗节描绘成一幅画吗?(从色彩和动感上)亮点探析亮点探析3 、道别康桥时为什么不见一个人 ,只道别西天的云彩?答案:道别的对象有人间向天空转移,跳出了寒暄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体现作者别出心裁,不落窠臼的构思,也代表诗歌的一种含蓄,可以让作者广泛想像,拓宽读者想像空间。4 、诗人先写“轻轻地我走了”,后来为什么要改成“悄悄地我走了”?答案:“轻轻地”是一种主观动作,“悄悄地”是一种声息,属于客观效果,说明“我”走的效果确实是“悄悄地”,“我”绝对保持康桥的一种原状,一种美好的清静,词句的变换融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