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 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筑路工程问题)一节的教学反思 谢婵月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都是在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时如何建立等量关系。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我改变了教学方法,先给出两个典型问题,问题如下:(1)一项工程,甲单独做 3 天完成,乙单独做 6 天完成,如果两队合作,需要多少天完成? (2)两个工程队共同参与一项筑路工程,甲队单独施工 1 个月后,这时增加了乙队,两队又共同工作了半个月,总工程全部完成。已知甲单独完成这项工程需要 3 个月。问:乙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需几个月? 这两个问题重在引出 P29 例 3,为例 3 的理解做好铺垫,降低理解的难度和深度。为继续学习奠定基础。只可惜在分析问题时,重在找出题目中的“相等关系”教师并没有更好的进行分析,以至于理解能力差的学生知识没有得到灌输。演练的题目也有点难,没有梯度。第二节课时,吸取上节课的教训,引进组里老师综合的意见,进行了修订。一开始由易而难出示三个简单问题(问题 3 没有考虑周全不是分式方程)。三个问题如下:问题 1:一项工程,甲单独做 3 天完成,乙单独做 6 天完成,如果两队合作,需要多少天完成?问题 2: 绿化一块土地,甲乙合作 3 天完成,乙单独做 9 天完成,则甲单独做需多少天完成?问题 3:维修一条铁路,甲单独做 10 天完成,乙单独做 8 天完成,现甲乙合作 4 天后,甲另有任务,余下的由乙来做,乙再干多少天可完成?这三个问题围绕了一节课的重点,重在让学生分析问题,找出等量关系,熟悉各个量的关系。然后引出例 3。给出三个分式方程,让学生尝试着列分式方程写出。由于学生对分式方程的理解也并不深,再加上教师审题时的忽略的找出的等量关系,第一个方程我找了两个学生回答,第二个问题学生就碰到了困难,用了大约 5 分钟才有两名学生回答。给出第三个方程,虽然没有预想的结果,但还可以,讲解这三个问题花了大量的时间。因此后面的练习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如果进行顺利,第二节课的效果好些,但教师还是不能完全放手让学生去独立思考完成,若能给出学生指点方向,那还是不错的选择。我所思考的问题是: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教师只起主导的地位。给足学生“自由的天空”,学生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