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写景散文哲理散文 郁达夫郁达夫在论及现代散在论及现代散文时说:“作文时说:“作者处处不忘自者处处不忘自我,也处处不我,也处处不忘自然与社会。忘自然与社会。……一粒沙里……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花上说人情,就是现代散文就是现代散文的特征之的特征之一。”一。” 荷塘月色朱自清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 池 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作者简介• 朱自清( 1898-1948 )原名自华,字秋实。 1917 年改名为:自清,字:佩弦。现代散文家、诗人、著名学者及民主战士。• 1920 年毕业于北大后在江浙一带从事中学教育工作;• 1924 年出版诗文集《踪迹》• 1928 年出版散文集《背影》• 搞战爆发后,在党抗日民主运动影响下,思想认识逐步提高。• 1948 年贫病中逝世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 ( 1898 年 11月 22 日 ) ,卒于 1948 年 8 月12 日。原籍浙江绍兴。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他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称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著作有《朱自清全集》。 1923 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了当时诗坛。 1924 年出版诗集《踪迹》。 1925 年任清华大学的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开始研究古典文学。1928 年出版散文集《背影》,成了著名的散文家。代表性的作品有《背影》《春》《绿》《威尼斯》《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等,其中《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被时人誉为“白话美文的模范”。 快速浏览课文 , 思考下列问题 :1. 本文写了朱自清一次怎样的经历 ?2.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 月下散步---- 作者的行踪 作者的行踪 :月色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荷塘四周心里颇不宁静 1. 本文写了作者的一次月下散步的经历 , 作者为什么深更半夜的时候去月下散步呢 ? 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 心里颇不宁静本文文眼2. 朱自清为什么心里不宁静呢 ?---- 要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 1927 年 4 月 12 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使国家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作为一个还没有掌握马列主义的知识分子,作者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