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息化建设如何适应工商转型升级要求的调研报告[优秀范文五篇]停征“两费”后,基层工商部门面临着从“传统管理型”向“监管执法服务型”转变的新形势。然而,当前基层工商部门队伍的现状与转型形势很不适应。因此,尽快打造一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能够担负起全面监管社会主义大市场需要的高素质、专业化工商行政管理队伍,无疑是摆在各级领导干部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9月中旬至10月初,直属工商所管委会领导深入基层,对基层工商所队伍建设方面的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一、目前队伍现状及特点截止2008年10月,管委会及下辖七所共有人员230名,其中公务员198名,占86%,干部4人,占2%,工人28名,占12%;本科学历占40.4%,大专学历占42.6%,中专高中学历占17%;30岁以下18人,占7.82%;31—35岁41人,占17.82%;36—40岁84人,占36.5%;41—45岁46人,占20%;45—50岁26人,占11.3%;51岁以上15人,占6.5%;副科以上干部32人,占公务员队伍的16%。队伍整体结构呈现如下特点:一是学历结构以大专为主,二是队伍的年龄结构趋向老化。二、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直属工商所管委会在加强队伍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稳步提高。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这支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仍然存在着一定差距。1、学历层次偏低,整体素质不高。目前,仍有40余人未达到大专学历,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人员仅12人,也就是说有95%的人员是因公务员职务需要通过函授或电大等业余培训取得学历文凭的,含金量不足,专业性、实用性不强。这部分人员主要分布在基层工商所,造成基层执法队伍整体素质仍然不高。第1页共3页2、能力素质偏低,缺乏复合型人才。长期以来,工商所主要的人员和精力都花在了收取“两费”上,产生了不少收费“能手”,造就了不少监管执法“短腿”。取消两费后,部分职工因年龄、文化素质、业务能力等原因,一时无法适应新的工作岗位。队伍中有较大一部分人员仅能应付一般日常工作,对一些突发或综合性强的工作任务缺乏综合能力。在业务技能方面,电脑网络知识,应用写作知识、现代管理知识、监管需要的法律、法规运用仍然是工商所多数干部的“软肋”。精通电脑的干部不多,执法办案能独挡一面的干部不多,精通法律法规、懂监管、会办案的复合型人才十分缺乏。3、队伍趋于老化,年轻力量不足。由于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长期以来,进少出少、只上不下的现象在干部队伍中较为普遍地存在。队伍缺乏科学合理的流动,新陈代谢缓慢,年龄老化突出,部分工商所平均年龄超过45岁。4、思想认识和观念转变滞后。多年来,“为收费而巡查,为罚款而执法”的观念在不少干部职工头脑中根深蒂固。“两费”取消后,不少干部职工思想上产生了较大波动。有的认为“两费”的取消意味着工商部门职能缩小了,权力变小了,地位下降了;有的认为目前的监管服务工作缺乏明确的考核指标和合理的考核方式,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不如同吃“大锅饭”;有的担心现在的直属工商所管理体制不知如何调整,观望等待,工作不安心,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5、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特别是“两费”取消后,奖金没了,福利少了,不少人工作干劲锐减,工作标准下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人浮于事,效率不高,队伍内部忙闲不均。对队伍建设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三、建议与对策:第一,正确把握当前形势,增强转型意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任何行动的转变,首先从思想的解放、观念的转变开始。因此,要积极开展转型教育,开展一次“‘两费’取消后,做什么、怎么做”解放思想大讨论,切实把基层干部的思想统一第2页共3页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国家工商总局提出的“四个统一”的要求上来,正确看待“两费”取消后给工商部门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增强履行好工商职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积极进取、革故鼎新的勇气,突破有碍转型的思想束缚,从思想上真正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理念。第二,大力加强培训教育,做好素质转型准备。一是要深化对教育培训的认识。过去,我们没有把教育培训提升到应有的高度,没有认真开展系统性的培训,也没有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