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一、课程名称: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二、教学对象:数控专业学生三、教学课时:46四、学分:3五、课程目标: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专业核心技术课。学习该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看懂图纸和使学生掌握零件测量以及产品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了解公差配合基本知识和最新的国家标准。熟练掌握通用量具和测量仪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会根据不同的精度要求选择适合的量具和仪器。掌握几何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的检测工艺。能胜任产品质量检测或生产加工岗位工作,为企业培养实用技术人才。职业能力目标:•掌握互换性、标准化等概念;•会使用常用测量工具;•了解零件的线性尺寸、几何公差、表面粗糙度;•会控制零件加工过程的质量。六、设计理念与思路本课程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综身学习对接”的职教理念为指导思想,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注重学生质量意识、质量检测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培养,将岗位素质教育和技能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中,既可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单列教授,也可将课程中的项目活动穿插到其他课程项目中教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与灵活性。七、标准内容纲要项目一公差测量技术概述学时 2 教学目标:1.主要掌握互换性和标准化的概念;2.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与基本要求;3.掌握加工误差与公差的慨念与区别、了解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一)工作任务1.学生能够了解互换性的概念2.学生能够区分加工误差与公差的区别3.学生能够理解标准与标准化的不同(二)理论知识1.互换性的概念2.互换性的作用3.误差和公差的关系4.标准与标准化项目二孔、轴的间隙学时 4 教学目标:1.了解孔轴有关尺寸的基本术语及定义;2.掌握偏差的慨念、分类、计算公式,了解偏差的意义;3.掌握公差的慨念、计算公式,会分析公差带图;(一)工作任务1.学生能够区别孔和轴的不同点2.学生能够理解尺寸的基本术语及其定义3.学生能够计算尺寸偏差,绘制公差带图(二)理论知识1.孔和轴的定义与特点2.尺寸的基本术语及其定义3.尺寸偏差的基本术语4.公差带的知识项目三测量长度的常用量具学时 4 教学目标:1.熟悉常用量具的名称、规格和工作原理。2.掌握钢直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