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原阳大米”产业化意见“原阳大米”产业化意见原阳县地处郑、汴、新三角腹地,县域面积达1340 平方公里,是传统的农业大县。 该县地处黄河北岸, 区域地貌属于黄河冲积平原区,全县水稻常年种植面积约20010万平方米,占全县耕地面积约1/3 ,主要分布在沿黄河大堤背河洼地一带,具有天然的绿色地势和引黄灌溉的优越条件。 地理性标志的“原阳大米”独具特色,晶莹剔透,软筋香甜, 适口性强,是河南省最早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原粮之一,被誉为“中国第一米”, 曾多次荣获国家金奖。 为落实新乡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打造、 叫响原阳“中国第一米”的精神,本人就“原阳大米”产业化谈几点意见。一、原阳水稻生产应始终坚持优质化的特色原阳县水稻种植历史悠久,据《原阳县志》记载,早在东汉时期就有水稻种植。上世纪60 年代末原阳县原武镇引黄种稻成功,拉开了原阳县乃至沿黄水稻快速发展的序幕,使昔日的盐碱荒地逐渐变为“鱼米之乡”。尽管沿黄水稻常年种植面积只有10.005 万平方米~12.006 万平方米,但自引黄种稻成功至今,原阳乃至沿黄水稻生产始终把优质放在首位,使得“原阳大米誉”满全国,价值很高。“原阳大米”品牌的创建和提升离不开以下三点的支撑。1. 优质品种是“原阳大米”品牌创建的关键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 新乡市水稻品种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1970-1990 年),主导品种为新稻6811,后期搭配郑梗 107。第二阶段( 1990-2005),主导品种为豫梗6 号和黄金睛。上世纪90 年代初原阳县黄金晴成为原阳县重点推广的优质水稻品种,是主导品种;上世纪 90 年代后期到 2005 年,由于豫粳 6 号产量高、效益好,长期作为主导品种,在全市种植面积占到60%~80%,成为第一大品种。1992 年“原阳大米”经农业部稻米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检验化验八项指标均达到国家优质米一级标准,被誉为“中国第一米”。第三阶段( 2005 年至今),主要品种为豫粳6 号、新稻 18 号、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新丰 2 号、郑稻 19、方欣 1 号、新稻 22 等优质水稻品种。这些优质品种的选育成功为进一步打造、 叫响“原阳第一米”品牌创建提供了关键支撑。 纵观几十年来, 原来水稻种植生产应用的品种几乎全为优质品种。2. 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是“原阳大米”品牌创建的基础原阳紧邻黄河, 背河洼地且域内多为黄河故道盐碱地,引黄灌溉后使土地得到黄河水的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