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基础部分一、叶圣陶( 1894-1988),原名(),江苏苏州人,作家、编辑家、教育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童话集()等。“二三事”是指()的事情。二、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主要从哪些方面表现三、作者在第 1 段说“心里立刻罩上双层的悲哀” ,这“双层的悲哀”的含义是什么阅读理解部分一、课内语段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前些年, 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 当年他在上海, 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 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 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这一次他受了教育, 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 不敢草率了事。 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 其时他刚到北方来, 跟家乡人说苏州话, 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他说: “好,就这样。 ”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做主的是我,不是他。1、 “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此文段中哪几件小事能体现这一点2、结合语境,谈谈句中的 “他”指的是谁为什么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 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 走近一看, 是描 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3、结合语境说说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可是下次还是 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作主的是我,不是他。4、 “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叶圣陶先生的话,是不是与他重视 “简洁 ”的文风矛盾为什么( 2 分)二、课外语段回忆我的语文老师曹文轩①我特别要感激的是我的语文老师, 她是南京大学的高材生, 是一个高高的,身体长得非常扁平的女人。 这个女性是我心目中最高贵、最美丽的人。 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千百度寻找过,但是也没有找到过像这样的一位女性。②我记得她第一次走上讲台,把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