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魏书生报告有感在中国,要成就一番事业,首先要关注人际关系,要敏于研究“人学” ,要善于采用一系列办法让大众从较远的地方欣赏自己,久而久之,使大众在不经意中把自己搬到他们的心坎上扎根。应该说,这是一条制胜之道。当代初为人师者是否应从这里得到启示,我想该是不言而喻的。其二,对于语文教学本身,魏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采取了出奇制胜的策略。一般常人教语文或研究语文教学往往从“同处”着眼,从如何趋同方面着手,未教或未研究之前,总习惯于先定下一个方针、一个框来,然后按力索骥,依样画葫芦。这样的教学与研究,一般不会产生多大的“轰动效应” 。魏书生不同。他和常人一下子拉开了较大的距离。他常常让别人对他产生一种扑朔迷离、时隐时显之感。他的教学总是从“异”处着眼,从“立异”上着手。比如以下策略和做法: (1) 一般人都是一课一课地教,而魏书生是“一学期的教材” “只有 30 多节课就讲完了” 。 (2) 一般人都是对学生的作业精批细改,至多只不过是研究如何改法,比如是少作多改还是多作少改等,从来就没有想到“不改” 。而魏书生则是“1979 年以来,我没批改过一本作业,没批改过一本作文”。 (3)一般人都是注重于对学生的学习考评与测试的。依常理,测试是十分必要的;不单是应试,即使是抓素 质,也无法离开或摒弃考试。“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已成共同认识。而魏书生居然“反其道而行之”,他说:“除统考外,我没有搞过测验、考试。” (4) 一般人都是遵循课程标准,十分注重课时的,教师不上课堂, 怎么说都不对, 这是普遍认识。 而魏书生居然不管这一套,他彻底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了。他说过:“十年来,每年还是要有四个月以上时间外出开会。”除节假日不算,这四个月多少还要占去较多的课堂教学时间。对于一般教师来说,这简直不可思议。 (5)一般人教课都是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学生逐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而魏书生也是一反常理,让学生“自学整册教材”。效果是怎样的呢?居然是新学期一开学就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期末考试”。照常规来看,这实在让人感到太越轨了。还有很多奇特现象,这里就不一一枚举了。现在要研究的是,这种奇特现象产生了什么影响?之所以如此的根源又在哪里?从影响说,目前人们对魏书生大致有两种看法:一是以之为“怪” ,魏书生是“鬼才” ,他的语文教学是“怪味豆”,有很多破绽和漏洞,不值得普遍学习。一是以之为第 3 页 共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