呐喊读书笔记范文呐喊读书笔记范文一似曾记得这样一句话 : 伟大的作品初读时总是让人觉得厌烦。 读了鲁迅的《呐喊》后,发自内心的赞成这句话。仍记得第一次读《呐喊》的时候,对於里面的小说,个人感觉索然无味, 甚至有一种读不下去的心理,完完全全是逼著自己阅读每一篇小说, 读后的效果非常差, 几乎是看了下句忘了上句。 对於我这样一个还比较喜欢看书的人来说, 居然觉得看书是一件极其辛苦的事情,实在少见。 或许鲁迅的时代和我们现在相去甚远,社会文化背景的巨大差异。 鲁迅所写文章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 乏味,完全不知所云。 这与众人对鲁迅文章的极高评价简直是天渊之别。 世人眼中, 包括许多非常著名的文学家,都把鲁迅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标杆,一个里程碑。毛泽东甚至说过鲁迅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第一人,有作家更是直言不讳地称赞鲁迅自身就是一部文学史,, 而这样一个名垂千秋的巨人所写的文章, 我个人初读的时的体会却是不明所以。我给自己的唯一解释只能是:自己的文学素养太低,感受不到《呐喊》里面的小说带来的思想冲击。毕竟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足以证明鲁迅的货真价实,绝非浪得虚名之辈。 抱著这种态度,我强迫自己再次拿起《呐喊》,逐篇逐句逐字的“赏析“《呐喊》,每一篇都读得非常认真仔细。 结果惊喜的发现鲁迅的文章真的是越读越有感觉,当读第二遍时, 至少不会出现读不下去的冲动, 也能不时感受到鲁迅所写的文章内那悲愤欲绝的情感, 但这种极度愤懑的情感, 却似乎总也叙说不出, 总觉得还有所欠缺,还有更深沉的内涵可以去挖掘。也许是社会环境天差地别, 亦或是文化涵养的差距,我绞尽脑汁,也总是感到鲁迅小说里的人物有一种亲近中的隔膜,甚至有时更不知道鲁迅究竟想表达什麼。不过,既然已经读了两遍, 还是有必要写写看完之后的心得,努力总结一下阅读《呐喊》后的一些感受吧。不知道是作者有意安排,还是出版社的编辑无心插柳。《呐喊》里面的小说似乎能够不经任何修改地和“众”为一。开篇即为耳熟能详的《狂人日记》,中国白话小说的开山之作。 作者用一个狂人的口吻愤怒地向封建社会的专制黑暗发出怒吼,但可悲的是,自己却无奈地被封锁在这样的牢笼里面,看不见光明,望不到未来, 找不到出路, 唯一能做的, 只能是间歇性地发出几声只有自己才能听到的响声。 “吃人”二字,狂人内心真实的声音,彻底揭露了封建专制社会压抑自由、扼杀人性的根本特徵。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