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品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作用常见的题型有:1、说说加点的词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2、加点的词在文中用得好不好,为什么?3、加点的词语能否删除? 4、加点的词如果换成** ,可以吗?解题要求:(六联系)① 联系词语的语境。首先找出这个词语出现在文章中的位置;从词语的上下文中去品析。②联系词语的含义。对词语的词典义和语境义解说,容易理解的可以不解释词典义。③联系词语的写作特色。要注意词语的特殊性,即该词语的比喻义(要弄清比喻对象,即本体)、双关义(谐音双关还是语义双关)、象征义(象征对象是什么)、反语义、色彩义(褒贬互换)、动词,等等。④联系文章内容。联系文章中心和作者情感态度,看词语有怎样的表情达意。⑤联系文章结构。看这个词语与文章上下文有什么关系。⑥联系词语的艺术效果。有特色的词语要写出词语的艺术形式和表达效果。●答题模式:词义(本义,语境义)+ 特点(技法)+ 效果 + 内容(写出什么,表现什么,即词语描述对象及特点+ 作品中人物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结构(酌情)举例:从词语写作手法分析1. 贬词褒用: 《送春》宗璞的阅读的第四自然段开兴“这花开得好放肆”一句中,“放肆”这个词的本意是什么?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感情?答案:“放肆”是贬义词,意思是轻率任意,毫无顾忌,在此文中,是贬词褒用,生动地写出了二月兰开花时无拘无束的率真,表达了作者对二月兰的喜爱之情。 2.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题目:仔细品味“冬天的风因为这些小鸟的跳跃,也就显得细微而富有弹性。”中“弹性”一词好在哪里?答案:“弹性”一词生动传神,把无形的冬天写得具体可感,赋予它无限生机和活力,也表达了作者对小鸟的喜爱之情。3. 运用修辞:题目:一个瘦弱的小女孩看得痴迷,看得绽放..了久违的笑颜。答案:“绽放”是露出、显出的意思,这里用比喻手法,将人笑颜比作花,形象地写出了看到花时的喜悦之情。题目: 于是这一天来了, 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 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请体会 “咬 ”“骨粉 ”“呻吟 ”这几个词语用法的妙处)答案: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通过“咬”和”呻吟”两个动词,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人类的残忍和树被屠戮时的痛苦。将树的碎屑比喻为“骨粉”,更突显了树的悲惨遭遇。从而表达出自己的愤恨。4. 化静为动:题目:山坡上 卧.着些小村装,小村装卧.着点雪。答案:用“卧”写村庄、写雪,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