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摘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建设学习型政党是迎接时代挑战的新挑战的必然选择。如何不断加强对学习型党组织的科学内涵、意义的理解和认识,以及深入学习研究,对进一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具有重大意义。关键词: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理论溯源;科学内涵学习是人生成长之梯,政党巩固之基,国家兴盛之要。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我们要全面建设的小康社会是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学习型社会很大程度上要靠建设学习型政党来引导、来推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全局出发,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以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来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我们就必须对学习型党组织的科学内涵、重大意义有科学的理解和认识。什么是学习型政党。如何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和建设学习型政党这一新理论进而不断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要弄清这些问题,我们就必须从学习型党组织的理论溯源、形成发展过程进行深层次的探讨。一、学习型党组织的理论溯源我们党提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国外学习型组织的相关理论,因此,深刻把握学习型党组织的内涵、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我们首先对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会以及学习型党组织三者之间的理论延续和拓展进行梳理。彼得。圣吉曾在《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中指出,“建设学习型组织的最主要原因是,我们直到现在才开始理解这样的组织所必须具备的各种能力。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建设学习型组织的努力就好像在黑暗中的摸索,我们只能逐步理解建设这种组织的路径、技巧和各类知识”①。第1页共4页(一)学习型组织的兴起及过程1、国外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兴起过程20世纪60年代,西方学者提出了“组织学习”的概念。所谓“组织学习”,是指组织内部成员通过自觉和有效的活动获取信息、知识和发展技能的一种方式,其目的在于重构组织心智模式,提升组织竞争力②。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出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号召。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与组织的建构、发展等紧密地联系起来。1990年,以美国学者彼得。圣吉的著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③出版为标志,国外学者开始把研究重点从“组织学习”转向“学习型组织”:广泛探讨在企业、学校、医院、政府部门、民间机构等中建立学习型组织的问题,并成立了许多学习型组织研究机构。在1997年世界管理大会发布的世界管理变革十大趋势中,“学习型组织”被列为“未来成功企业的模式”④,学习型组织理论也被视为现代管理学理论的最新成果。2、学习型组织在中国近年来,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的声势在国际日益凸显,在中国,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也经历了有理论传入、学习研讨、实践探索到政府推动的过程。早在1980年,时任麻省理工大学终身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三所高校的兼职教授的杨通谊,把这一理论带回国内,积极传授。1988年4月,国家经贸委召开大型研讨会,结合我国国情提出构建“学习型组织”六大要素和观点和理论。1997年,国家教委将“学习型组织与五项修炼”列入承认高校院校校长资格培训班教学内容。1999年,胡锦涛同志为《学习时报》⑤创刊号撰写发刊词,题目就是《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并在2001年元旦发表的《新世纪献辞》中再次强调学习的重要性。2001年12月,有中央党校《学习时报》牵头筹办的“首届创建学习型社会论坛”在北京召开。2002年11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2页共4页的决定》明确提出:“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引导和强有力的推动下,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