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局长在教科室主任工作会讲话与局长在教育创强表态会发言汇编局长在教科室主任工作会讲话新年伊始,为了更有效地指导和开展我市中小学校的教科研工作,教科所组织召开今日的教科室主任会议,旨在沟通近年来学校教科研工作取得的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与偏差,寻求进一步拓展和提升的对策。教科所的同志请我来讲一讲,实不相瞒,我感到诚惶诚恐,在座的都是学校教科研工作的专家和领头人,“鲁班门前挥大斧”,听起来难免有些不地道。好在新课程提倡“平等的对话”,基于这一认识,下面我就斗胆地言说几句,敬请各位批判指正。我发言的题目是“贴近课堂,服务教学”,着重讲三个问题。一、学校教科研工作的现状与困惑首先应该肯定,近年来我市中小学的教科研工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富有成效。无论为提高我市基础教育的美誉度,还是在改善学校的办学理念、提升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以及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等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客观地说,其中也存在诸多的问题,有待我们去进一步的反思和改进。首先从学校层面看,恐怕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我们关注:1、过重的功利导向,使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实效性不大。一些学校未从自身实际出发,教科研课题做得很大,其讨论游离于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之外,脱离了老师的经验范围,对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起不到应有的支持作用。有的学校在课题讨论过程中存在“开题轰轰烈烈,讨论无声无息,结题东拼西凑”的虚假现象。第 1 页 共 16 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过窄的人员参加,使学校教科研队伍的普遍性不够。一些学校的教学讨论项目仅由学校个别教科研能人乃至请校外专家代劳,宽阔老师对教学讨论却望而却步。3、过强的共性追求,使学校教科研工作的个性化不足。比如,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三级课程管理政策对学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不仅要制造性地执行国家课程,还有权力和责任开发适合学校特点的校本课程,于是,校本课程的开发一哄而上。遗憾的是,一些学校的开发既缺乏地域特色,更没有校本特色,老师和学生都觉得有一种隔离感,未能对学校的教学实践产生直接的影响。4、过深的理论引领,使学校教科研工作的操作性不强。实施新课程改革后,一些学校纷纷邀请专业工作者或高校老师来校讲学,这本是一件好事。但一些专家的报告往往是理论上的“必要性分析”和“进展脉络介绍”,在这些冗长又乏味的纯理论背景介绍中,老师很难找到自己的话语和归宿。如此等等,在教科研过程中“华而不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