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核心区超大型高层综合体设计—包头时代广场G地块设计体会[摘要]本文总结了包头时代广场G地块的建筑设计思路、方法。从基地分析、交通及流线组织、形体设计和平面功能几个方面对其进行研究分析,总结了一套分析思路和应对策略,对解决城市核心区的超大型商业的各种矛盾进行了有益探索。[关键词]包头;时代广场G地块;超大型商业;建筑设计;作者:王胜单位:北京奥思得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100022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的迅猛发展,一些二三级城市出现了超大型的高层综合体建筑。它们一般位于城市中心的核心地段,同时由于层数高,规模大,形象突出,往往会成为城市的一个标志性建筑。这类建筑不仅要保证内部复杂的功能关系,满足业主的商业诉求,而且还要解决城市层面的一些复杂问题。这些情况都增加了建筑设计的难度。其中,我们进行的包头时代广场G地块的建筑设计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在本项目中,我们通过不断地在设计中平衡城市环境和建筑单体之间的关系,基本达到优化建筑设计、完善城市设计、提升地域价值的预期目的。1.项目概况:包头时代广场是目前包头最大的城市综合体项目,含商业、办公、酒店、居住等多种功能。划分为9个地块,依次为A~G地块(图1)。时代广场G地块位于包头时代广场东北角。基地北隔城市绿化带与城市主干路—黄河路遥望,西侧隔时代大道与金融中心(已建)相邻,南侧为时代广场一街,东侧为沼潭路。项目用地面积26331㎡,总建筑面积246720㎡,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82515㎡,地下建筑面积64205㎡。包头时代广场G地块地下共三层,地上二十一层,总高97.3m,主要功能为家居卖场及办公。图1总平面分地块图2.基地分析2.1.区位环境基地所在区域位于包头市区南侧,交通条件十分便利距火车站2.2公里,距民航机场18公里,区内拥有多条城市规划主干道,辅以纵横交错的区间路,形成四通八达的快捷交通网络。基地所在区域市政设施齐备。西北侧1.5公里处为包头乐园;北侧1.8公里为中国联通包头公司及内蒙古包头博物馆;北侧3.5公里处为包头市政府。成熟的市政配套可吸引大量人流。图2区位交通图2.2.基地界面属性基地北侧及东侧均为城市道路,西侧南侧道路均为内部区间路。决定了建筑四个面的界面属性。北侧及东侧为为外向的城市界面;西侧及南侧为内向的商街界面。这样的界面划分,对建筑的出入口设置及立面造型设计具有指导意义。图3项目界面属性2.1.基地环境的制约因素——市政绿化带按照规划条件,基地北侧为60米宽的城市绿化带。这样的绿化带布置在城市主干路两侧在城市规划角度有其积极的意义,但对于建筑单体而言,绿化带若设计不当,将会给项目带来困难。首先,由于绿地的阻隔,城市道路和建筑的联系被人为硬性割裂了,卖场人流疏散也将受影响其次,大尺度的绿化缺少可达的体验界面,可视的景观元素,使城市失去了应有的密度和建筑空间,失去了宝贵的街道商业场景。2.3.基地环境的制约因素——容积率及建筑密度:该项目地处城市核心区,规划用地极其紧张,容积率接近7。这样的容积率在一线城市很常见,但在像包头这样的二线城市并不多见。按照规划条件,建筑北侧、西侧退线10米,南侧退线15米,东侧退线20米。为保证经济效益最大化,建筑基本采用满铺的设计手法,这样建筑周边场地比较紧张。在有限的场地内,合理布置入口广场、绿化、地面停车;满足消防环路、扑救场地、集散广场相关要求;并保证各类人流、车流互不干扰成为本项目的一个研究课题。2.4.基地的交通组织原则——“人车分流,以人为先”:项目设计之初,我们就在交通组织方面确定了“人车分流,以人为先”的原则。具体思路如下:首先机动车流线只在基地外围解决,建筑周边交通以步行为主,使人流与车流避免交叉。其次,服务车流及地库出入口应避开卖场主要人流方向,以免在入口处造成局部的交通拥堵。再次,由于场地紧张,地面停车数量有限,大部分停车需在地下解决。这样要求地下停车位数应从长远角度考虑,保证尽可能多的容量。3.总平面设计:3.1.绿化带改造为保证项目的综合效益。我们将城市绿化带做适当改造,将城市绿化带纳入项目的景观考虑范围内。经多方面考虑,初步设想北侧绿地处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