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这一短篇小说,以沦陷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教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小弗郎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先生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掌握下列词语的音、形、义:gěngzhuànwǔduóchéngqí dǎowǎnchà 1 、小弗郎士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1 )贯串故事情节普鲁士士兵的操练场镇公所的布告牌小镇里的小学( 2 )深化小说主题不爱法语、调皮爱法语爱国失去国土、失去语言的悲愤 2 、作者是怎样塑造韩麦尔先生这一人物的?装束语言动作神情 韩麦尔先生又柔和又严肃地对我们说:“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 1 )柔和:对祖国、同胞的无限深情( 2 )严肃:对祖国要灭亡的悲痛( 3 )我的:体现对学生的深情 他说,法国的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1 )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对祖国语言的高度评价和赞美,体现强烈的爱国深情( 2 )监狱: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 3 )钥匙:法国的语言 为什么听到钟声和号声后,韩麦尔先生的脸色变得这样难看? 因为钟声、号声宣告着最后一课的结束,从此将和祖国的语言告别。 如果结尾处改成他举起拳头高呼:“法兰西万岁!”好不好?为什么?不好! 此时韩麦尔先生陷入极大的痛苦之中,他连说话的力气也没有了,这更表现他对国家的深情。他永不会忘记和放弃祖国的。 “ 使出全身的力量”、“法兰西万岁”体现了韩麦尔先生怎样的感情? 强烈的爱国心和对祖国必胜的信念。伏笔照应(我)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伏笔照应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 日子才穿戴。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原来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伏笔照应最让我吃惊的是,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现在我明白了 ,镇上 那些老年人为什么来坐在教室里。 1 、最后一课和平日上课的情景有怎样的不同? 2 、小弗郞士在最后一课上,思想感情发生了什么变化?气氛学生平时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今天安安静静,跟星期天的早晨一样。课前学生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