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 9 个生字,正确读写“爬山虎、空隙、拂过、漾起、叶柄、弯曲、逐渐、瞧不起”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4.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事物的能力。教学课时:2 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1.激趣导入:爬山虎,是一种攀援植物,它不用像葡萄或葫芦等植物那样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学习第 6 课《爬山虎的脚》,就能找到答案了。(板书课题) 2.检查预习情况二、了解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1.轻声读第二自然段,理解“刚长出来”和“长大了的”叶子各有什么特点。 2.填空: 刚长出来的叶子的特点 、 。 长大了的叶子的特点 、 、 、 。 3.看插图,理解课文怎样写长大了的叶子。(抓住“新鲜”“一顺儿”“均匀”) 4.朗读指导:读出美感来。三、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引言: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会这样生机勃勃铺满墙,跟它的脚关系密切,它的脚到底是怎样的呢?请自学第三自然段,边默读边画出写爬山虎脚的有关句子。 1.屏幕显示描写爬山虎的脚的句子,学生说说每句话讲了什么,了解爬山虎的脚的位置、样子、颜色。 2.让全班学生选择适当的彩笔,边默读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边画爬山虎的脚。 3.对照课文有关内容,小组评议画的情况。 4.观察实物,再一次默读课文有关内容,进一步了解爬山虎的位置、样子、颜色。 5.结合板书小结: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对爬山虎脚长的位置、样子、颜色才了解得这么仔细,那么它是怎么爬的呢?请自学课文第四自然段。 第二课时一、了解爬山虎是怎么往上爬的 1.老师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圈出写爬山虎怎么爬的动词。 2.学生汇报,老师板书:触 巴 拉 贴 3.学生自主探究爬山虎是怎么爬的,注意“变”“弯”与“贴””的因果关系的理解。 4.小结:作者正是准确地运用这些动词,把爬山虎的脚怎么爬的过程写得很具体。作者正是按照爬山虎生长的顺序来观察的,所以写得才这么有序。 5.观察电脑演示的爬山虎的脚爬墙的过程,用课文语句来解说这一过程。 6.重点理解什么叫“一脚一脚”往上爬。 (1)假设黑板就是一堵墙,这是爬山虎的一根茎(老师用彩色粉笔画),这是嫩叶(画叶)。让学生上台用手演示爬山虎的脚,用动作演示爬山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