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课时 滔滔黄河滔滔黄河 1.黄河概况: (1)发源地:黄河发源于 北麓。 (2)流经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流经青海、四川等 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最后在山东省入海。 (3)注入海域:黄河最后注入 海。 (4)长度:全长 千米,是中国第 长河。 (5)流经地形区:青藏高原— 高原— 高原— 平原。 巴颜喀拉山 9 渤 5 464 二 内蒙古 黄土 华北 2.主要支流:中游重要支流汾河位于 省,另一重要支流是 。 3.上、中、下游的划分:源头至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的 为上游,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的 至河南郑州的 为中游,从 到入海口为下游。 4.新中国成立以来对黄河进行了综合治理,一方面,在上、中游特别是 地区,大力开展 工作,控制 ,减少泥沙下泄。另一方面在下游 ,加固黄河大堤。 山西 渭河 河口 河口 桃花峪 桃花峪 黄土高原 水土保持 水土流失 修筑堤坝 剖析黄河 1.黄河水系有何特征? 可以从黄河水系简图进行分析。 2.长江、黄河有何共同之处? 长江、黄河的共同之处在于:(1)流经青、川;(2)上游水能资源丰富;(3)流经第一、二、三级阶梯;(4)发源于青藏高原,注入太平洋。 3.黄河“地上河”是如何形成的? (1)下游“地上河”的形成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夏季暴雨集中,植被破坏严重,黄河流经中游的黄土高原时,大量泥沙随雨水和河水入河,并在下游平原地区沉积,使河床逐年抬高,形成“地上河”。 (2)“地上河”的危害 河床高出地面,河水只能靠人工筑堤约束,一遇暴雨,河水猛涨,两岸河堤随时随处都有决口的危险,黄河成为世界上最难治理的河流,也成为中国的一个忧患。历史上,黄河改道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例题】(2013· 福建福州中考)学校开展“水土流失与植被的关系探究”研究性学习,读“黄河流域示意图”(图 1)、“水土流失与植被关系实验图”(图 2)及材料,完成活动报告。 图 1 图 2 材料:历史上,黄土高原曾经植被繁茂,沟壑稀少。后来,植被逐渐遭到破坏,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形成了如今千沟万壑的景观。 (1)[观察发现]图 1 中的两瓶水,混浊的是 瓶,反映水中泥沙含量 ,该水样取自黄河 (上、中)游河段。 (2)[实验探究]观察图 2 得出结论:同等降雨量、同等坡度下,甲地表植被茂密,水土流失 ;乙地表植被 ,水土流失多。观察比较:图 1 中水样 A 与图 2 (甲或乙)实验现象相似。 (3)[联系实例]黄河中游流经 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使该地区地表呈现 的景观。 (4)[提出对策]为了保持水土,可采取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