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中国区域差距的现状与趋势 内容摘要:本文利用第一次经济普查调整后的数据对中国四大区域之间、省与省之间以及省内部的地区差距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省际间的差距主要是由于四大区域之间,特别是东部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差距构成的,1978-2000 年,省际间的地区差距经历了一个先缩小后快速扩大的过程。但 2000 年以来省际间差距扩大的速度有所减缓并已出现缩小的迹象;地区差距现象不仅存在于省际之间,省内差距也较大;城乡差距是地区差距的最主要源泉,中国地区差距的扩大主要表现为城乡差距的迅速扩展。关键词:地区差距,区域经济,城乡差距自 20 世纪 70 年代末以来,随着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财政分权等政策的推行,中国各个地区有了更多的经济进展自主权和积极性,普遍实现了快速的经济增长,居民生活水平都有显着提高。以人均 GDP 水平最低的贵州省为例,2025 年与1978 年相比,按可比价格计算,经济总量增长了倍,年均增长%;人均 GDP 从 1978 年的 175 元,增加到 2025 年的 5052 元,按不变价格计算翻了近三番,年均增长%。但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进展中大国,各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差异显着,区域进展不平衡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区域差距是中国中长期进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2025 年中国进行了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并根据经济普查结果对全国及各省的经济数据进行了历史调整。总体来看,2025 年普查对经济数据调整的幅度比较大,例如普查前,2025 年全国 GDP 统计数据为万亿元,普查后为万亿元,增加了%。许多省份的数据调整幅度也较大,例如北京、山西、广东普查后的 GDP 数据比普查前分别调高了%、%和%,而黑龙江、湖北和福建 GDP 数据则分别调低了%、%和%。经济普查以后的数据更加真实全面地反映了中国各地区的经济进展情况,本文利用最新的统计数据对中国的地区差距状况进行分析讨论。一、四大区域之间的差距东、中、西和东北四大区域是我国区域的总体划分,也是区域政策的作用对象,由于四大区域之间在自然、地理及经济基础等多方面存在显着差异,其经济进展水平也有着较大的差别。人均 GDP 相对水平的变化清楚地反映了四大区域整体进展水平的相对变动趋势。1990 年以前,东北地区的人均 GDP 水平高于东部地区,但 1978-1990 年东北地区相对于东部地区的人均 GDP 水平不断降低,中部和西部地区相对于东部的人均 GDP 水平也略有下降。1990-2000 年,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