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加快科技创新培育人工智能产业的指导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提升本市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培育人工智能产业,推动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制定本指导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重要讲话和对北京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充分发挥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资源优势,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体系,统筹推进人工智能研发攻关、产品应用和产业培育,进一步提升人工智能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努力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和创新高地。(二)基本原则坚持创新引领。把握世界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前沿基础理论研究,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促进重大技术成果创新应用,着力打造人工智能创新高地,引领我国人工智能创新水平整体提升。坚持融合发展。推动人工智能与脑科学、大数据、云计算等新理论新技术融合,加速技术迭代发展。促进军民科技成果双向转化应用、军民创新资源共建共享。完善人工智能产业体系,构建一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坚持协同开放。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在环境营造、政策支持、规划引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倡导开源共享理念,积极参与人工智能全球研发和治理,逐步成为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的重要枢纽。(三)发展目标到2020年,新一代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部分关键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形成若干重大原创基础理论和前沿技术标志性成果;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涌现一批特色创新型企业,创新生态体系基本建立,初步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人工智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显著增强,成为本市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二、主要任务(一)建立人工智能创新体系1.强化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围绕原始创新,加强大数据智能、跨媒体感知计算、人机混合智能、群体智能、自主协同与决策等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前瞻布局高级机器学习、类脑智能计算、量子智能计算等前沿基础理论研究;开展跨学科探索性研究,推动人工智能与神经科学、认知科学等相关基础学科的交叉融合。2.攻克新一代人工智能前沿核心技术。以算法为核心,以数据和硬件为基础,以提升感知识别、知识计算、认知推理、人机交互能力为重点,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研发部署,形成开放兼容、稳定成熟的技术体系。加强人工智能芯片与系统、自然语言与语音处理技术、知识计算引擎与知识服务技术、跨媒体分析推理技术、群体智能技术、混合增强智能新架构与新技术、智能自主无人系统等前沿核心技术攻关。3.搭建人工智能创新平台。支持国内外人工智能优势企业、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等开展合作,搭建开源技术创新平台,探索开放式协同创新模式。鼓励国外人工智能企业和科研机构在京设立基础研究院和研发中心。支持知名科学家、优秀杰出人才、创新创业团队以及优势企业和科研机构在京建立一批专业化、开放化的人工智能新型研发机构,高效整合科研资源,形成促进人工智能发展合力。以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行业组织为纽带,强化与天津、河北等省区市合作,建立跨区域人工智能创新资源服务平台。(二)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集群1.培育人工智能新兴产业。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的前沿技术研究能力和龙头企业的行业带动能力,加快核心技术转化应用,促进技术集成与商业模式创新、线上线下联动,推动重点领域智能产品、应用和服务创新,积极培育人工智能新兴业态。开发面向人工智能的开源开放平台、操作系统等关键基础软件,突破人工智能芯片等核心硬件。加强物联网、车联网、智能驾驶等技术集成和配套服务。推动各类智能服务机器人的开发与应用。促进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关键技术与重点行业融合应用。加快智能终端核心技术和产品研发,拓展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