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应彩云:活动设计的“同中求异”VIP免费

应彩云:活动设计的“同中求异”_第1页
1/2
应彩云:活动设计的“同中求异”_第2页
2/2
应彩云:活动设计的“同中求异”2009 年的春晚,娱乐圈升起了一颗耀眼的明星——小沈阳,他给全国人民带来了欢笑。 我发现人们喜欢小沈阳,除了他令人发噱但又不乏哲理的语言,还有就是他会歌唱,虽然仅仅是一次“模仿秀”。而且,哪怕是在模仿,他也从未忘记自己是一个喜剧演员。小沈阳在表演中一共模仿了三位歌手:刘欢、刀郎和阿宝。模仿刘欢,一开腔就几乎乱真,却又很快地不露痕迹地唱串了“门”,赢得了观众的“当头彩”。接下来模仿刀郎,犹如刀郎再现,观众的喝彩声瞬间响起。最后模仿阿宝,高亢的音域让观众惊叹,可关键时他却卖起了关子,一句“起高咧”乐翻全场。不难看出,尽管是三段同样的模仿唱,他却用了三个不同的方式来呈现,把观众牢牢地抓在手心里。设想一下,如果这三段,都如模仿刀郎那段演,尽管我们也可以感受他的歌唱,却不那么好玩了。所以,同样的事情,如果用不同的方式来呈现,会比较吸引人。由此,我想到了日常教学活动的设计:既然成人都拒绝一尘不变,何况幼儿。我有过这样的经历。一次,我掀开钢琴盖,孩子们知道我要让他们干什么。这时,我听到了几个男孩的叹气:“嗨,又要唱歌了。”尽管在不动声色中我上完了课,可心中却始终有点落寞——因为唱歌没有给孩子带来快乐。过了两天,我带了把京胡走进教室,在孩子面前边拉边唱。几乎所有的孩子都簇拥在我的周围,起劲地唱着前天唱过的同样的歌。显然,孩子也是喜欢变化的。但是,我们还是经常会看到教师这样组织活动——认识水果——教师准备了三种水果:苹果、香蕉和桔子。教师先拿出苹果,问孩子:这是什么?它长得什么样?教师又拿出香蕉,问孩子:这是什么?它是长得什么样子的? 教师再拿出桔子,问孩子:这是什么?它又长得什么样? 如此这般的活动流程,机灵一些的孩子,在教师问第一个问题时,也许就已经猜出 后面是怎么回事了。进而我又发现,往往被教师视为“不专心投入活动的孩子”有不少是机敏的。由此我开始要求自己,在设计活动时,越是同样的内容,越要着意设计,刻意求变,注重激发孩子的新奇性和求知欲。依然以“认识水果”为例——认识苹果:教师出示实物,让孩子看一看,摸一摸,提问:它是什么样的?认识香蕉:教师出个谜语:黄金衣,身上包,中间弯弯两头翘。提问:猜一猜,它是什么?认识桔子。教师制作一盏“小桔灯”:让孩子边玩边说说桔子的特征。相信这样的活动,孩子一定喜欢。有时,同样的目的和同样的形式,由于采用了不同的提...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应彩云:活动设计的“同中求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