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 学习目标•两首词的寓意。•写景、议论、抒情的结合;精练优 美的语言。•背诵这两首词。 朗读欣赏 朗读欣赏 诗文简析 背景知识 这首词作于 1936 年 2 月,毛泽东咏雪言志, 抒发了对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伟大的抱负。这首词大气磅礴,写景,纵横千里,论史,上下几千年,充分表现了当代无产阶级英雄和革命人民的豪情壮志。 1935 年 10 月,红军长征顺利到达陕北。 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也是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始,从此,红军肩负起抗日救国的伟大使命。 1936 年 1 月下旬, 红军在党和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准备渡黄河东征。 2 月初, 毛泽东同志率部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一个不到半天路程的小山村。《沁园春 雪》就写在这个时候。抗日战争胜利以后, 1945 年 8 月 28 日, 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了 43 天的谈判。在此期间,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柳亚子向毛主席“索句”(求诗),毛主席手书《沁园春 雪》赠给他,后于 1945 年 11 月 14 日发表于《新民报》晚刊。这首词的写作和发表俱在新的革命时期即将开始之际,有着重要意义。了解写作和发表背景,有助于领会词所表现的当代无产阶级英雄和革命人民的豪情壮志。 解题 这首词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 1945 年发表。诗人柳亚子读后写道:“展读之余,以为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轼)、辛(弃疾)未能抗,况余子呼?” “ 沁园春”,词牌名。沁园,相传是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曾被外戚窦宪夺取,后人作诗以咏其事,调名由此而得。有名“寿星明” “东仙” “洞庭春色” “大圣乐”等。分上下两阕,共114 字。“雪”,是这首词的题目,内容与“沁园春”无关。 简析词的上阕上阕:描写北方壮丽的雪景,热情赞美祖国大好河山。可分三层。第一层概括描写北国的壮丽雪景。 “ 北国”,即祖国北方,点明了所写的地域。“千里” “万里”是互文,应合起来理解,意思是千万里范围之内到处是“冰封” “雪飘”。作者登高望远,视野开阔,并在想象之中扩展视觉形象,使视线远达千万里,形成了广阔的意境,显示了宏大的气魄。一动一静把读者引入了一个壮丽雄奇、玉砌银妆的冰雪世界。第二层具体描写北国风光。 一个“望”字领起了以下七句。“望”,有登高远眺之意。作者“望”到了哪些呢?这个“望”又显示了作者自己的形象,他的身影是那么高大,真是顶天立地,他的意兴是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