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击性行为的个案观察及分析一、观察对象文文是一个四岁半的小男生。平时不爱说话,攻击性行为较强,不懂得与人交往。二、观察记录文文是我带过的一个比较“特殊”的孩子,因为在刚进幼儿园上托班时,他妈妈曾经带他去看过医生,初步判定有轻微的自闭症。不过在我们班上老师的帮助下,他现在已经能够很好的融入集体,但是他的攻击性行为却变得越来越严重。情景一:有时带孩子们户外活动,能够感觉到文文在与同伴活动、游戏时非常开心。但是往往会去争抢别人的物品。当然,在我们老师的引导下,他还是能够很快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情景二:经常在离园后妈妈带着文文在园里玩,看到文文在追打其他小朋友,而妈妈在一旁却不能够及时的制止,任由自己的孩子打人。关于这种情况,班上许多家长多次和我反映。情景三:和文文妈妈沟通后,我也明显感觉到家长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但是却一直没有采取一个好的方法来教育孩子,通常也是较为过激的去打孩子,没有耐心。三、原因分析1、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应从小养成,而家长却一直不知道该如何去引导孩子正确与人交往的方式。所以常常文文在和同伴玩时,会出现争抢、打人的现象。2、在园两年半的集体生活,让文文的一些行为在集体面前有了一定的控制,所以他在老师面前,表现的比较听话,愿意遵守班级常规。在园的情况比在家要好许多。3、中班孩子正处在一个喜欢交往的阶段,这也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一个特点。但往往因为孩子们不知道怎样正确的交往,才会出现一些攻击性行为,这时候老师与家长一定要正确对待、帮助、引导孩子正确的解决问题,而不是放任不管。四、解决方法1、利用开家长会的机会,让家长正确认识了解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相互理解,帮助孩子与同伴共同友好相处。2、在集体活动中,通过视频、图片、故事等形式,帮助孩子们懂得与同伴友好相处,不打同伴。利用一些休息时间、间接时间和文文单独沟通,让他能够学会商量,和小朋友开开心心一起玩。3、利用离园时间,和文文妈妈沟通,让她知道面对孩子发生攻击性行为时,我们应该做什么,怎样引导孩子。希望,在我们老师和家长的配合下,文文能够像当初渐渐融入集体一样,慢慢的懂得和同伴友好相处,遇到困难寻求老师的帮助,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