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中五年(2005.7-2010.7)发展规划(讨论稿)一.世纪之交的中国基础教育北京一中,作为一所传统优良、历史悠久的老校,有着辉煌的过去,也有着沉重的现实。回首百年来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展望新世纪中国教育的走向,准确定位北京一中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的发展方向,成为一中当前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日新月异的世界和平发展的时代进入21世纪后,国际上经济全球化逐步推进、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持续深刻的变革。和平和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和平稳定发展的外部环境,不仅为我们带来了机遇,也对我们提出了挑战。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全面提高教育水平从而提高人力资源开发水平,正在成为世界各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国家竞争力而采取的重大战略选择,也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主要潮流。(二)21世纪教育方向基础教育前进之路世纪之交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和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在报告中分别指出:“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当今世界的竞争是资本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资本由人才创造,人才靠教育培养。教育强则国强,教育弱则国弱。教育正逐渐成为一个国家发展和持续发展的战略基础。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深入,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所具有的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将日益突现。基础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起始阶段,处于教育结构底部,对人才培养具有重大意义。可以想象在未来一段时期,中国社会的基础教育投入将有个较长的飞速增长阶段。(三)首都教育概况与2010年中景目标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北京的教育已经具备了比较坚实的发展基础,多项水平指标位居全国前列,形成了人才、知识、信息、科技密集的地区优势。改革开放尤其是“九五”时期以来,北京教育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取得了在全国率先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率先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率先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的重大成就。教育现代化准备阶段的任务已基本完成,进入向现代化迈进的新阶段。北京市第九次党代会确定了新“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提出要通过实施“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把北京建设成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奠定坚实基础。我们不妨引述《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首都教育发展战略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中的一段话来阐明首都北京的教育战略,即:首都教育是与北京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的功能地位相匹配,与弘扬先进文化、建设“首善之区”的要求相适应,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核心,以集成区域教育资源为优势,以优质、协调、开放、创新为特色的教育。实施首都教育发展战略必须坚持内涵发展、人才强教、资源统筹、开放创新的方针,使首都教育实现全面、协调、可转续发展。未来一段时期首都教育的指导思想可概括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市第九次党代会的总体部署,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牢固确立并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主动适应国家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首都教育2010发展纲要》指出:到2008年,小学和独立设置的初中校分别调整到1400所和380所;农村地区初步形成一个乡镇两所初中、一所中心小学附设l~3所完小的学校布局。新建50所左右寄宿学校。批准新建10所左右民办中小学学校。适当进行普通高中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把示范性高中建设、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的供给能力与改造薄弱学校相结合,全面完成办学相对薄弱高中校的改造。普通高中保持在350所左右,其中示范高中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