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促讲 扶放结合宁城县天义实验小学 李国芝[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学生学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培养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重视读的训练,在教学中要多读少讲,以读代讲。读是在反复品味作者语言、咀嚼、消化、吸收,领会文章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落实在具体操作中,即念好“九字诀”:读进去,记得住,用得出。然而,现实中往往会出现仅凭“反复诵读”这一较直观的手段进行教学,全然不顾学生有无兴趣,更不用说是否进行了深层次的感悟,学生只一味硬着头皮应付着读。这样的教学其效果可想而知。那么,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地读出感悟,获得知识呢?这就要求教师大胆地“放”,更要巧妙地“扶”。大胆地“放”,即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地读。只有主动地读,才能读出疑问,才能读出思考,才能读出情感。 [关键词]诵读 以读代讲 主体地位 崔峦老师告诫我们:“要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小学语文教学,必须牢牢记住这八个字“字词句篇,听说读写。”要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去听说读写。故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读中巧妙地“扶”。“扶”要扶得恰到好处;要扶起学生的兴趣,扶出学生的情趣;要扶在重点,扶散难点;要扶给学生方法,使学生会学习。那么,怎样才能在朗读教学中做到巧妙地“扶”呢? 一、要“扶”出兴趣,“扶”出情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要让学生有读的兴趣,读的欲望,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乐意去干,才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才能确保其会主动地学习。其次在朗读中要让学生进入课文和情境,只有入情入境才能真正掌握内容,把握情感,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范读激趣。教师以流利、包含情感的语气范读课文。学生在老师的朗读中充分感受课文的意境,体会文字的美妙。一种对美的追求油然而生,自然而然地会产生出读的欲望。同时,他们也会在范读中学会欣赏、品味和鉴赏 。2.插入激趣。小学语文教材中,配有许多色彩鲜明的插图。在学习时将插图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先以直观形象的方式接触课文,自然会引起他们的注意力和兴趣。与此同时,让学生给图片配音,让他们入情入境地去欣赏、品味、体验,从而激起他们朗读的兴趣,使他们学会有感情朗读。3.语言激趣。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充分发挥教师的语言艺术,是有着不可想象的作用的。学生,尤其是中低年级的学生,其学习热情,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所以在朗读教学中,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