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的认识》教学案例光谷九峰一小 唐甜背景分析: 一年级儿童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上市场购物的机会也少,对人民币只是初步的认识,对于要用到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原则只有初步的意识。对人民币的由来,发展历程,面值种类,如何识别各种面值,人民币中的奥秘等,还不是很了解。通过课下小组研究,以及课上的交流汇报会使学生对人民币有进一步的认识,使学生对人民币产生一定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相关资料:1. 人民币的由来2. 人民币的发展历程3. 人民币各种面值的图片4. 人民币背面的真实风景活动一 活动准备1. 成立 5 个研究小组2. 布置研究任务(1) 查找人民币的由来(2) 人民币的发展历程是什么?有哪几代人民币?(3) 人民币的面值有哪些?如何识别人民币的面值?(4) 人民币是如何印制的?(5) 寻找人民币中的奥秘3. 在研究过程中,老师把握学生的研究动态,视情况予以点拨。4. 研究时间两天活动二 研究成果展示研究小组课堂上展示研究成果,其他同学质疑,辨析。1. 教师出示一本书,让学生猜一猜它是用多少钱买来的,引出研究课题。2. 研究小组汇报成果(有疑问的同学及时提问,现场答疑)。活动三 整理研究成果1. 研究小组将研究成果写成报告2. 研究报告及学生的调查资料,贴在班级宣传栏内,供其他同学学习。应注意的事项:1.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由学生自主探索研究获取知识,因此课前研究小组之间的交流是十分重要的。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研究,并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帮助学上完成对知识的探索。2. 引导学生可以多方面获取相关资料,上网查资料,向家长或其他人请教。3. 指导学生整理研究成果,写出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