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加乘减》教学案例东津新区(经开区)中心小学 刘畅 【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第 56 页。【教学目标】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能正确进行有关的计算。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用多种方法灵活计算乘加、乘减,实现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友好合作意识、探究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背诵 1—5 的乘法口诀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动画演示)春天,勤劳的小熊种下了一些玉米,到了秋天,小熊种的玉米丰收了。(出示主题图)请大家认真看图,从图上你能得到那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学生:有 4 棵玉米树,每棵有 3 个玉米棒)师:你能列出式子吗?生:一共有几个玉米棒子。生:(列式):3×4=? 4×3=? 3+3+3+3=?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师:小熊看到自己种的玉米成熟了,掰下 1 个玉米棒子,高兴地往回走。(同时动画显示 1 棵玉米少了 1 个玉米棒子,小熊的肩上扛着 1 个玉米棒子。)结合这幅图的意思,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生 1:小熊掰走了一个,还有几个?生 2:还剩下几个玉米棒子?(板书:还剩几个玉米棒子?)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你们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在小组里互相说说。小组汇报解决的方法:(教师板书)3+3+3+2= 3×3+2= 3+3+3+3-1= 4×3-1=师:请同学们认真地观察列出的算式,想想右边一列算式有什么特点,跟左边的算式有什么不同?生:左边的一列算式里只有加法和减法,没有乘法。生:右边的算式中,有乘法,也有加法和减法。师:我们以前学过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算式,那今天这种有乘有加或有乘有减的算式,就叫乘加乘减。今天我们就学习乘加乘减。(板书课题。)师:刚才,同学们真棒,没学之前就能根据图意列出了乘加乘减的算式。谁来说自己是怎样想出来的?生 1:前 3 棵玉米上,每棵都有 3 个玉米棒子,最后一棵上有 2 个,所以列式为:3×3+2。师:(在 3×3 下面画一条横线)3×3 在图中求的是什么?生 1:前面 3 棵玉米,一共有多少个玉米棒。生 2:小熊没有掰玉米时,4 棵玉米都有 3 个玉米棒子,小熊掰走了 1 个,所以列式为 4×3-1=。师:(在 4×3 下面画一条横线)4×3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