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验验你的写字速度!(来吧!)• 招 lái_______ 铁 xuàn_______ 隔 hé_______ hún_______ 饨 小 bó_______ 雪花 lào_______ qiáo_______ 麦皮课前展示2 、做个小翻译!(你一定能准确解释下列词语!)• 1 .招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随机应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油嘴滑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演一演再现本地吆喝活动二 在你的记忆中,什么样的叫卖吆喝声让你至今难忘?给大伙学一学。 吆喝 ----- 萧乾《北京城杂忆》代表作: 长篇小说《梦之谷》、译著《好兵帅克》。晚年曾将《尤利西斯》翻译出来,成为对中国读者的一大贡献。 萧乾,蒙族,原名萧炳乾,北京人, 1910 年1 月 27 日生,著名记者、作家、杰出的文学翻译家。萧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我国最早在西欧进行采访的战地记者,他又是唯一在大陆落叶归根者。在战火纷飞的欧洲战场采访,写下了《银风筝下的伦敦》、《矛盾交响曲》等描写欧洲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大量通讯和特写。 “ 四季”这一段( 10 自然段),写了哪几种吆喝?其中哪一种写的最具体生动?• 春天:卖金鱼儿的• 夏天:卖雪花酪的• 秋天:卖柿子的• 冬天:卖糖葫芦儿和烤白薯的 最具体生动的是卖柿子的。 • 11 自然段 -13 自然段是评议性文字,分类别对吆喝声进行欣赏,你能从文中找出代表作者看法的语句吗?评议一:叫卖实际上就是一种口头广告,所以也得变着法儿吸引顾客。评议二:有的小贩吆喝起来声音细而高,有的低而深沉。评议三:特别出色的是那种合辙押韵的吆喝。 本文是用地道的京白 ( 北京口语 )来写的,特别是描写吆喝的语句,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试找出几例,体会其中的意味。1. 运用轻声2. 有儿化音3. 方言词语4. 合辙押韵 儿化音:• 一头儿是一串小抽屉,里头放着各种半制成的原料:皮儿、馅儿和佐料儿,另一头是一口汤锅……讲究皮要薄,馅儿要大。• 春天一到,卖大小金鱼儿的就该出来了,我对卖蛤蟆骨朵儿(未成形的幼蛙)最有好感……合辙押韵:• 有个卖萝卜的这么吆喝:“又不糠来又不辣,两捆萝卜一个大。”• 有的乞丐也油嘴滑舌地编起快板:“老太太(那个)真行好,给个饽饽吃不了。东屋里瞧(那么)西屋里看,没有饽饽赏碗饭。”• 读完整篇文章,体会一下,文章流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作者在对老北京街头吆喝声的娓娓介绍中,包含着怀念之情,包含着对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