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101 种有效教学策略》有感近日,拜读了《101 种有效教学策略》一书,收获颇丰。在教育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的今天,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在教育改革中实现教师与学生最大潜能的发挥,如何在教学中丰富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与方法,如何使教学更加具备道德上的号召力等等,都是亟待教育工作者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书作者用语简洁、明快,既有理论的阐述,又有实践的案例,既有学者们已经达成的一些共识,也有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引发了我进一步的思考。这本书,恰好是一本顺应时代之作,也是一本极具指导意义之作。该书认为学习绝不是简单地将信息塞入学生的头脑,而是需要学生智力、情感、社交、身体等全方位的投入。传统的解释和示范永远不会导致真正的、持久的学习,只有积极的学习才能有此结果。 本书讲述多种具体的、可操作的策略,有一些非常有趣,有一些则很严肃,目的都是为了深化学生的学习与记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全书描述了 101 种具体的策略,分为三大板块: 如何在一开始就让学生变得积极;如何帮助学生积极地获取知识、技能和态度;如何让学生将所学牢记心间。在看了合作学习这一节后,我感觉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社会环境,教师的素养,学生已有认知水平,班级人数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小学数学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呈现了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合作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在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一些现象,针对一个学习任务,老师简单地布置下去以后,就让下面学生的同桌之间或前后桌同学组成一个小组开始讨论,老师既不指导学生如何相互讨论,也不监控学生在小组内的交往活动。小组活动表面上热热闹闹,气氛活跃,但在热闹的背后更多的是放任、随意和低效。 ⑵ 无合作价值的学习任务曾经听说过这一节课,老师在教学“估计容器体积时,在课堂上设计了如下合作教学:目标是估计一个普通水杯的容量,老师把准备好的教具(量筒、烧杯、水杯)让一对学生到讲台前合作演示同学估计的结果与实际是否相符,结果学生把讲台上弄的一塌糊涂,虽然结果量出来了,但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虽然课堂教学中体现了学生的参与教学。但这个问题没必要让学生间合作。⑶ 合作学习的时间合理安排一节完美的数学课是由教学中多方面因素决定的,教师备课的充分度,教授艺术,结构安排,学生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