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富营养化林颖 周雪玲 伦美娃 1971 年的某一天早晨,日本濑户内海的渔民正要出海打鱼,忽然发现了一种奇妙的景象:海水在一夜之间由蔚蓝色变成了赤红色,好像是在海湾上铺了一块硕大无比的红地毯,一时间,消息不胫而走,附近的人们都来观看这闻所未闻的奇景,有的人还赞不绝口,为自己大开眼界而高兴。 殊不知,这并不是什么奇景,而是一场灾难。没过多久,海风带来阵阵难闻的恶臭,死鱼大批漂向岸边,这时,渔民们才恍然大悟:啊呀,我们的生计完了! ( 参考图 ) 凶恶赤潮“劫”走 4 万鲍鱼 这就是赤潮──海洋的灾难 早在公元 732 年 , 日本便记录了赤潮现象 . 20 世纪以来,赤潮发生的次数逐年增多,如日本濑户内海在 1955年以前的几十年期间,赤潮只出现 5次, 1955 ~ 1976 年竟多达 326 次。 而在中国赤潮的情况是1933 年,浙江镇海、定海和台州一带海域就曾发生过夜光藻赤潮 70 年代以来发生赤潮的海域和次数逐渐增多 …… 1998 年 , 渤海,赤潮面积约 5000 平方公里,范围遍及辽东湾,造成经济损失约5 亿元 2000 年,长江口舟山海域,特大赤潮面积 7000多平方公里 1998 年,粤港海域 , 赤潮面积自香港西贡海面到长州等特大面积造成大量鱼苗及养殖鱼死亡 , 其中包括名贵鱼种石斑鱼等 , 共损失达 3.5 亿元 近年危害较严重的赤潮事件 中国湖泊富营养化分布图中国湖泊富营养化——水华 世界海域富营养化分布图世界海域富营养化分布图 以上现象都是我们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水体富营养化 定义及成因 产生的污染源 危害性 如何防治 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的现状和治理对策 定义 水体富营养化 (eutrophication) 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发生在海域时叫赤潮发生在湖泊时叫水华 • 在自然条件下,湖泊也会从贫营养状态过渡到富营养状态,不过这种自然过程非常缓慢。• 而人为排放含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所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则可以在短时间内出现。• 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时,浮游藻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因占优势的浮游藻类的颜色不同,水面往往呈现蓝色、红色、棕色、乳白色等。这种现象在海洋中则叫做赤潮或红潮。 一 总磷、总氮等营养物质超标 水体中总磷、总氮等营养物质较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