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与探究之一 新石器时代晚期 仰韶文化 甘肃礼县高头寺出土高 33 厘米 上半部为孩童的头像,下半部为鼓腹状壶形。可能用于储存液体状东西。孩童充满稚气的特质在远古祖先的手下刻画得十分传神、逼真。反映了该时期陶塑艺术趋于成熟,能把周围生活中最熟悉的人及动植物装饰到陶器上,使之既有实用价值,又有供人欣赏的艺术价值。 新石器时代距今约 6000 年 仰韶文化汲水工具1958 年陕西省宝鸡市北首岭出土高 46.2 厘米在其腹部两侧的环耳处系绳,汲水时手提绳子将瓶置于水中,因瓶腹是空的,重心在瓶的中上部,瓶就倒置于水中;注满水后,重心移到瓶的中下部,瓶口就朝上直立起来。 新石器时代 马家窑文化 1973 年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 高 14 厘米,口径 29 厘米,底径 10 厘米 内壁彩绘由三组内容完全相同的舞蹈图案组成,之间以平行竖线和叶纹间隔,上下钩以弦纹,使舞蹈图看似在舞台上演出一般。舞者头上均有一发辫状饰物,臀部亦斜向伸出一饰物,五人动作协调一致,舞姿绰约。这个彩盆是第一个发现的直接描绘新石器时代先民生活的现实主义佳作,因而成为举世无双的国宝,但舞蹈图表达的含义至今仍在人们的争议中。 新石器时代 仰韶文化 葬具1955 年陕西省西安市半坡出土 高 16.5 厘米、口径 39.8 厘米这件彩陶盆是儿童瓮棺的棺盖。仰韶文化流行一种瓮棺葬的习俗,把夭折的儿童置于陶瓮中,以瓮为棺,以盆为盖,埋在房屋附近。这件陶盆上画有人面,人面两侧各有一条小鱼附于人的耳部。有的学者根据《山海经》中某些地方曾有巫师“珥两蛇”的说法以为人面鱼纹表现的是巫师珥两鱼,寓意为巫师请鱼附体,进入冥界为夭折的儿童招魂。 这是 1953 年在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彩色鱼纹陶盆,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该盆高 17 厘米,口径 31.5 厘米。画面上的鱼,圆眼张口,露齿扬鳍,神态十分逼真、活泼,生动地反映了半坡氏族与渔猎生活的密切关系及其彩陶的烧制技术。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水器1958 年陕西省宝鸡市北首岭出土宽 24.8 厘米、高 15.6 厘米这件陶壶的壶身两侧均画有鱼网纹,学者认为当时原始人已有划船撒网捕鱼的能力。仰韶文化中有大量的石制网坠,这也证明了当时确已使用鱼网捕鱼。根据出土的鱼骨鉴定,仰韶文化的居民所捕的鱼,主要属鲤科类。 新石器时代晚期河姆渡文化1973 年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出土长 6.7 厘米从事稻作生产的河姆渡氏族,其家畜饲养业也有一定规模,饲养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