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读要求: 1 、自由朗读,扫除阅读障碍。 2 、 画出自己喜欢的美文佳句。 3 、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闽诸 ( zhū )( mǐn )(闽南)(诸侯) 默读要求:“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每次都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你体会到了什么? (“ 光复”不久,老师就把自己刚刚学会的祖国文字教给学生,体现了对祖国的爱。 ) 他用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着: “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他写得很认真,也很吃力。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中国。 接着,他先用闽南语,然后又用还不太熟练的国语,一遍一遍地读。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而又那么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 (表达了他们强烈的、深厚的爱国之情。) 怀着崇高的敬意,我悄悄地从后门走进教室 ,在最后一排空位上坐下,和孩子们一起,跟着那位教师,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 ;“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我紧紧地握着这位年轻的台湾老师的手 , 激动地重复着他刚才教给孩子们的那句话:“我是中国人 , 我爱中国 。”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 ? ( “我” 被这种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所深深感动。激发了“我”浓烈的爱国情意,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民族精神。) 儒家的至圣先师 —— 孔子 “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诸葛亮 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 —— 郑成功 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 —— 孙中山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中国。 这句话三次出现,开始是偶然听到,中间是交融一体,后来是喷涌而出,它犹如一根红线贯串全文,织进了“我”和台湾师生强烈的民族精神,织进了深厚的爱国情思,这一课所以“难忘”,正是难忘在这里。 在礼堂里,作者看到了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通过作者的耳闻目睹,我们深切在感受到台湾人民强烈的 ________________和深厚的 ____________ 。 这是全文的 ______ 句。也表达了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思想感情。孔子诸葛亮郑成功孙中山民族精神爱国情意中心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填空: 课文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中心,详写了 __________ 、 ___________ 这两件事。特别是把 __________ 的过程作为重点,进行了详细地叙述和描写,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由此可见,凡是和 ________ 关系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