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平淡处觅情趣干窑镇中心小学 朱萍[情景描述]接受了县级公开课后,确定了开课内容为人教版第 5 册《小摄影师》,这篇文章相对来说,开课选择的人较少,因为文章内容并非有趣、生动,显得较为平淡。它讲述了一名少先队员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相,因为没带胶卷未能照成的事。第一次教学设计,因为设计顺文本之势而成,课堂波澜不惊,效果不甚理想。深思后,我们发现失败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课堂上忽视学生内在的情趣体验,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兴趣无法调动。于是,再度设计教案时,如何于平淡处觅得情趣出发,竭力营造充满情趣的和谐课堂成了我们首要追求的目标。片段一:教学内容为:高尔基打开纸团,上面写着:亲爱的高尔基同志:我是一名少先队员。我想给您照张相,贴在我们的墙报上。请您让他们放我进去。我照完相,立刻就走。课堂实录:T:那么小男孩是怎么见到高尔基呢?同学们想知道吗?S 兴致勃勃,纷纷想要抢知先机。T:秘密呀,就要从这里说起!(拿出一个纸团),谁来揭开这个秘密?S忽然精神一振,纷纷举手要求上台来。T请了一位学生:请你把内容读一读。(该学生开始朗读,其他学生屏息凝神,竖起耳朵静听。)T:呀,这一段内容不就在书上吗?我们赶快把它读一读。S恍然大悟,兴致勃勃地进入到下一环节的学习过程中去。 片段二:T出示最后一段:“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T:同学们,读了这句话后,有什么问题吗?S:他为什么只让小男孩进来呢?T:同学们来猜一猜,不让各大报社记者来采访,而惟独让一名少先队员进来,这是为什么呢?1S1:我想是他喜欢这位小男孩。S2:我估计是他不喜欢记者来采访他,觉得小男孩来采访很新奇。S3:我觉得高尔基一点不张扬。T(惊喜的):你这个词说得多好啊!小小的年纪竟然有那么多的词汇,真了不起!确实如此,高尔基是如此踏实地做着每件事。片段三:T:这个纸团是怎样飞到高尔基面前的呢?指名学生读。找到原因了吗?S1:小男孩想出了折纸飞机的方法来见到高尔基的。T:同学们,如果你是小男孩,你会想用什么方法见到高尔基呢?若干 S 回答。 这堂课中,终于一改上次平淡的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情趣,教师与学生臻于和谐的课堂氛围,闪动着灵思妙想。那么,如何于平淡处找寻并开掘情趣点呢?一、 变无为有,化有为无。变他人为自己,变自己为他人。依据具体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有时是需要变无形为有形,变无声为有声,变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