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2011 年版)的 新思路与新变化新课改课堂的两种倾向 :一是光开花不结果,盲目追求外在形式表现。历史课变成了观赏课、表演课,表面看这些课气氛活跃,符合新课改的理念,但实际上学生既没学到知识,又没拓展思维,更没有培养能力;一是穿新鞋走老路,换汤不换药。课程标准是新的,教材是新的,课堂教学却涛声依旧。 ------“ 说归说,做归做,考试还是老一套,课改实在出力不讨好!” 课改过程中的困惑与思考关于课标 20012001 年,实验稿。年,实验稿。 2007 年 4 月,对课标实验稿的修订 20112011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 20112011 年年版)版) 是初中历史教学新的纲领性、指导性的文件。是初中历史教学新的纲领性、指导性的文件。一、课标修订的思路一、课标修订的思路 修订课标工作的总体原则1. 坚持德育为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渗透到课标中,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好基础。2. 坚持全面发展,进一步精选对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具有重要价值的课程内容。3. 坚持能力为重,体现本学科最重要的知识与技能,关注教与学的过程与方法,重点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增强学生关注社会、参与实践的积极性。4. 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合理安排课程内容与要求。坚持减轻负担,控制容量和难度。5. 坚持与时俱进,把时代的新要求、社会的新变化和学科的新进展及时反映到课标。 教育部从 2007 年 4 月启动了对课标实验稿的修订工作。通过调研,反映上来的问题主要是: 1. 以“学习主题”编排内容的呈现方式使历史的时序性、系统性受到影响,不符合初中生的认知能力。 即要坚持时序性,要突出历史发展的主线。 2. 内容较多,难度较大,未能根本解决“难、繁、偏、旧”问题。 即应根据历史发展的时序,在了解历史上重要的人和事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理性要求。 3. 课程性质不明确、目标不具体、文字表达不清楚等。 4 、疏漏重大的历史事件或人物。 ● 六大学习板块的设计合理,但每一个板块下采用“学习主题”的设计,存在诸多问题:( 1 )限制了史事的选择,容易疏漏重大的历史事件。 例如,中国近代史中的学习主题“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在鸦片战争后接着就是“知道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但在全部中国近代史板块中,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