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日记本,架起沟通桥 ---我的教育故事 萝北县第二中学 孙显梅2013.11 小小日记本,架起沟通桥 -----我的教育故事新课改理念指出: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是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即“以人为本”的教育。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所有人都需要他人的注意和关怀,尤其是那些懵懵懂懂、不谙世事的中学生们在成长过程中更渴望得到理解和帮助,他们在成功时,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赏;在失败时,希望得到他人的宽容与同情;在困惑时,希望得到他人的帮助和指点;在委屈时,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与理解……他们非常需要我们的关注、爱护,引导、教育。近期网上一项权威资料调查显示,中学生中经常开朗快乐的占22%,经常闷闷不乐的有 7%,情绪经常反复变化的有 57%。情绪不好时,只有 10%的人宣泄出来,方法多种多样:17%哭、14%喊叫、9%故意笑,28%发脾气,7%毁坏东西,而通过写日记、找大人倾吐等恰当方式消解的占到 35%。这个比例虽然不算高,但告诉我们日记已经成为他们倾诉心声的一条途径。因此,教师如果能正确地引导中学生把日记当作向自己倾诉、向他人倾诉心声的对象,能够慎重地对待他们的日记,真诚地在他们的日记中与之沟通,那么对学生进行个别的心理辅导就能成为可能。所以说日记是学生和教师之间沟通的一座重要桥梁。班主任如果能把这个课题开展好,必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我本身是语文老师,所以当班主任的十三年来一直坚持通过日记与学生沟通的带班方法。现在就以我带过的的七年四班为例来说一说我是如何通过日记与学生沟通的。七年四班刚组建,在宣读班规班级时我便加上了写日记这一条。我当时是这样要求的:作为我的学生必须过日记这一关。日记好处有三:锻炼写作能力、宣泄情感、增加师生互动。日记不必天天写但必须有内容。可以是具体事件,也可以是心灵感悟,还可以是内心困惑,更可以是发泄不满。凡所能写,可以无所不写。我本以为小学生刚升入初中思想还不太成熟,他们可以毫无保留的向我敞开心扉。可没想到第一周的日记就让我瞠目结舌:他们的日记是那样惊人的相似,内容都是些不咸不淡毫无感情色彩的校园见闻、一天日程。没有几个人能真正向我说说心里话。这样的日记等于失去了沟通的价值,归根结底我知道他们并不完全信任我,我必须拿出实际行动尽快取得他们的信任。于是我便从以下两点入手:一、宣布交日记时间是每周一早上,发日记时间是周一晚放学之后的五分钟。这样就避免了同学之间互相偷看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