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贾 谊 [1] 贾生 : 指贾谊;宣室,未央宫的正殿。贾谊在汉 文帝时担任朝官还很年轻,因一些建议触犯权臣, 被放逐。文帝在宣室祭神后接见了他,问鬼神的 本源,贾谊说得头头是道。[2] 才调 : 指才气、才能。[3]“ 不问苍生问鬼神” : 诗的矛头直指崇佛媚道、服 药求仙、不顾民生、不任贤才的封建统治者,有 讽有慨,寓慨于讽,并发出怀才不遇的深沉感叹。 汉文帝渴求贤臣,坐在宣室里征求贾谊的意见,贾谊的政治才干无与伦比。可惜文帝空自夜半虚前席,不向贾谊征求社稷大计却问及鬼魅神仙。此诗选取宣室召见、夜半前席两个细节,揭示出贾谊似受恩遇实则不遇的实质。 走近作者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梁王坠马寻常事,何需哀伤付一生。 ---- 毛泽东《贾谊》 贾谊之像 贾谊(前 200- 前 168 ),世称贾太傅、贾长沙、贾生。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西汉初期的政论家、文学家。年少即以作诗属文闻于世人。后见用于文帝,力主改革,被贬湖南长沙,任长沙王太傅。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著有《新书》十卷。 他的政论散文,全面地阐述了深刻的政治思想和高瞻远瞩的治国方略,体现了汉初知识分子在大一统封建帝国创始时期积极出世的人生态度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标志着中国散文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代表汉初政论散文的最高成就。 贾谊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代表作《论积贮疏》、《陈政事疏》、《过秦论》上、中、下三篇 。其中《过秦论》总结了秦代兴亡的教训,实则昭汉之过。 贾谊在贬居长沙途中,渡湘水时作《吊屈原赋》以自谕,亦有《鹏鸟赋》(亦作鵩鸟赋 )等作品。文帝七年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后为梁怀王因坠马而亡,自伤失职,抑郁而终,卒年仅三十三岁。 写作背景介绍 西汉初期,经历了春秋战乱到楚汉战争,社会经济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土地荒芜,人民流亡,人口减少,经济凋敝。贾谊的《过秦论》正是针对这种现实而写。他希望汉统治者能吸取秦灭亡的教训,推行“仁政”以求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即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 战国时代,随着宗法制度的解体,各国竞相改革。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功效卓著,秦国空前强大起来,于是以秦统一为主线的多年的兼并战争开始了。如齐魏马陵之战、秦赵长平之战等,连年征战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最后秦终于兼并了六国。 课文时代背景介绍 1 走进课文 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仔细倾听课文朗诵,注意生字、重点字词、以及断句。 崤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