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绪 论一、政治历史背景:•魏指的是曹魏。•晋指的是司马氏所建立的西晋与东晋(东晋时北方是“五胡十六国”时代)。•南北朝则指当时南北对峙的几个朝代,南方包括宋、齐、梁、陈四朝,北方则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及最后统一全国的隋朝。本时期的基本特点:•一是全国长期分裂;•二是政权更迭频繁;•三是社会动乱;•四是民族矛盾尖锐;•五是士族门阀制度的盛行。•士族,又称世族、门阀世家,其对立的称呼是庶族、寒门。•曹丕的“九品官人法”正式开启了门阀士族的取士制度。 •“平流进取,坐至公卿” “举贤不出士族,用法不及权贵”•“服冕之家,流品之人,视寒素之子,轻若仆隶,易如草芥,曾不以之为伍。”(《文苑英华》卷 760 引《寒素论》)•“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庶姓寒人,无寸进之路。 ”(赵翼《二十四史札记》)•“六朝” 指的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二、思想文化背景:•这是继战国以后,我国历史上又一个思想解放、学说并兴的时代。•1、儒学衰微。•学之兴废,随世轻重。汉时贤俊,皆以一经弘圣人之道,上明天时,下该人事,用此致卿相者多矣。末俗已来不复尔,空守章句,但诵师言,施之世务,殆无一可。故士大夫子弟,皆以博涉为贵,不肯专儒。 ——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物寄瓶中,出则离矣。” (《后汉书·孔融传》)•2、玄学兴盛。•玄学:是一种抽象思辨的哲学,核心是老庄学说。其主要内涵,是关于宇宙本体的讨论,以及各种事物名理的辨析。•两派:一是“名教本于自然”;二是“越名教任自然”“非汤武而薄周孔”。•六经以抑引为主,人性以从欲为欢;抑引则违其愿,从欲则得自然。然则自然之得,不由抑引之六经;全性之本,有须犯情之礼律。1 ——嵇康《难自然好学论》•2、士人自我意识的初步觉醒。•儒学的衰微和玄学的兴盛,带来了思想的解放和个体人格精神的自觉。此时期文人们不愿把个人看作是社会的附属品,不愿把依附于封建国家视为个人必然的义务,而强调个人的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要求社会对此给予尊重。•魏晋南北朝三百年学术思想,亦可一言以敝之,曰个人自我觉醒是已。 ——钱穆《国学概论》 三、文学自觉性的表现:•鲁迅在其著名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称魏晋是“文学的自觉时代”,又说:“这时代的文学的确有点异彩。” •1、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