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变革和科举制度的废除 詹天佑与京张铁路第七学习主题 第 21 课 教育和科学技术教育和科学技术 侯德榜与“侯氏制碱法” 课堂小结教育的变革和科举制度的废除 科举取士创始于隋,发展于唐。宋代以后考试内容以经义为主,明清时以四书五经为内容,以八股文为文章格式。科举看榜图明清科举考试选官简图童 生童 试院↑试府↑试县↑试生 员(秀才) 第一名 案首乡试(三年一试 又称秋闱)举 人第一名 解元会试(次年举行 又称春闱)贡 士第一名 会元殿试(三年一次)进 士第一名 状元授官任职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一名 状元第二名 榜眼第三名 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一名金殿传胪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名金殿传胪授官任职为什么进行教育改革、废除科举制度势在必行?1 、国内:中国的科举制存在 1300 多年,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缺乏务实创新,逐渐束缚人们思想,扼杀人才,阻碍科技文化发展,导致中国落后。2 、国外:西方军事侵略打开中国国门的同时,有了思想文化的涌入和近代新式学堂的兴办,只有改革教育模式,改变教育观念和人才观念,才能适应社会发展,走出落后。 1862 年由恭亲王奕等奏设,在北京成立,附属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它是洋务派创办的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洋务派兴办的新式学堂,打破了儒学一统天下垄断教育的局面,推动了西方近代科技的引进和传播,揭开了近代教育改革的序幕。京师同文馆↑ 戊戌年京师大学堂藏书楼(旧时北京大学图书馆前身)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校门→办学方针:宗旨:课程:意义:中西并用广育人才 讲求时务开了中国高等教育先河普通学、专门学京师大学堂毕业文凭样张(北京大学档案馆藏)北京大学1912 年京师大学堂改名北京大学蔡元培1868.1.11 ~ 1940.3.5浙江绍兴人民主主义革命家 教育家1917 ~ 1923 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办学方针:思想核心: 意 义: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心和五四运动发源地北京大学堂的青年足球队 教育模式新颖,不拘一格,认为教育是国家兴旺之根本,是国家富强之根基。教育思想灵活,兼容并包,不因学术争议而排斥,广泛吸收各家所长。主张教育应注重学生,反对呆板僵化。还提倡美育、健康教育、人格教育等新的教育观念。新旧学堂有什么不同?1 、课程、教学内容不同: 旧:儒家四书五经(文学历史、道德思想为主) 新:外语、军事、科技等(自然科学为主)2 、学习目的不同: 旧:做官成名 新: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