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搞好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中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开展学习活动,以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有很多优越性。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知识的建构。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的学习任务由过去的个体化转向个体化与合作化相结合,学生之间由过去的竞争关系转向合作与竞争相结合的关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减轻了压力、增强了自信心,增加了动手实践的机会,因此能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促进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 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怎样搞好小组合作学习呢? 一、适宜合作学习的任务 新课程实施以来,不少教师评价一节课的好与坏,是用“新”与“旧”的方法来评价,即一节课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性学习是否贯穿于整节课中。由于受到这种思想的误导,结果有的教师就把不需要合作学习的问题也非要学生合作不可。如最近听了一节《圆的认识》这节课,教师要求学生对“圆的定义、圆心、直径、半径”这些概念还要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一番。其实这是现在教学上的一个误区,对于一些定义、概念等已经定论的知识,提问学生立即就可以回答出来的知识我们就无需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样的合作学习是无效的合作学习,是浪费学生宝贵课堂时间的合作学习。所以我们在教学中 不能搞大量浅层次、低水平操作的合作学习。 但是,如果对于一些未定论的,需要继续探索的问题,学习内容有一定难度、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的内容,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的,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我们则应该让学生合作学习。如《圆的认识》这一节,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有一判断题“圆的直径是半径的 2 倍”,这时教师简单地讲解一下就算了。对于这些学生容易忽视的问题,不经过合作学习学生的理解是不够深刻的,因为他们就根本没有内化了这些知识。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度”一定要把握好,既不能什么问题都合作学习,也不能需要合作解决的问题让教师简单传授了。 二、小组合作学习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要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人的学习是有帮助的。 没有经过个体精思而匆忙展开的讨论如无源之水,表达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