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一.整体把握 《鱼我所欲也》一文用面对鱼和熊掌之间的抉择,比喻面对生命和大义之间的选择,孟 子会毅然“舍生而取义者也”。这当中的“义”和文章最后的“此之谓失其本心”的“本心”都是指人的“羞恶之心”(按现在的通俗理解,可以理解为“廉耻之心”)。本文行文流畅,论证严密;引譬设喻,生动形象;排比铺陈,气势恢弘。体现了《孟子》一书的文笔特点。 二、主题思想:本文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他对比了两种人生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三、默写: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 、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 、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 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4 、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5 、不辩礼义的接受万钟是为了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 、二者不可得兼:同时得到 2 、故患有所不辟也患:祸患,灾难。辟:通“避”,躲避。3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假如 4 、贤者能勿丧耳:不丢掉5 、蹴尔而与之:用脚踢 6 、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万钟:高位厚禄。辩,通“辨”,辨别。7 、万钟于我何加焉:有什么益处 8 、妻妾之奉侍奉9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激。与通“欤”,语气词,吗。10 、乡为身死而不受:通“向”,从前。 11 、是亦不可以已乎 停止,放弃。12 、此之谓失其本心:天性,天良 13 、故不为苟得 :苟且取得,这里指苟且偷生。14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有什么手段不可以用15 、乞人不屑也 因轻视而不愿接受三、翻译下列句子1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两者不能同时得到,(我将)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2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我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所以有了灾难我不会躲避。3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如果人们喜爱的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可以保全性命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采用呢?4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采用某种手段就能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方法就可以躲避祸患,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5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